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直播间音乐季吸引1500万人次观看

2018-11-29 03:32:19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新网11月28日电 二胡婉转如诉,琵琶瑟瑟悲切,笛声悠扬深沉,阮琴纯厚圆润,大鼓铿锵雄壮。11月27日,当陌陌金秋音乐季第六场的压轴曲目《沧海一声笑》从琴弦,从笛孔,从鼓面磅礴而出,旋律如一壶烈酒入喉,让手机直播间的观众沉醉在音乐之中。

点击进入下一页

 

“金秋琴韵”专场,艺术家们合奏金庸武侠电影主题曲《沧海一声笑》。

领衔演奏的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被誉为“中国专业民乐网络直播第一人”。两年前,当蔡阳第一次坐在手机前拉起二胡,24万人同时出现在直播间,让这位惯常在大剧院表演的艺术家震撼了。

被许多人看作“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意外地在网络上收获了海量的粉丝。尝鲜的惊喜之后,蔡阳创办了知名民乐直播品牌陌陌“民乐坊”,积累了超过10万热爱民乐的年轻粉丝。

“民乐坊”的成功,让蔡阳和她身边的更多艺术家意识到,互联网平台上海量的用户,即时互动实时反馈的直播形式,是音乐艺术推广普及的新大陆。

2018年10月10日至11月27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承办的金秋音乐季,首次尝试以音乐季的概念,为海量年轻用户以 “接地气”的方式送上六场专业级演出。包括蔡阳在内,36位来自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等六大国家级院团的艺术家在直播间定期驻场演出,整个演出季吸引了累计超过1500万人次观众。

直播间里的音乐季,找到和年轻人玩在一起的音乐表达方式

用网络直播推广和普及古典音乐和传统文化,并不像艺术家们想象的那样容易。

最早尝鲜的蔡阳深有体会。两年前第一次个人开直播拉二胡,她紧张到不敢看屏幕,一看就忘曲目,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跟跳出来的评论接话。准备的15首曲子,一首赶着一首,演完直接退出直播。

新大陆,新世界,需要有新“玩法”。

对于蔡阳来说,“玩法”改变是从一条“蔡阳,你会《凉凉》吗”的弹幕评论开始的。蔡阳查阅了这首在年轻人中非常火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题曲,听歌、扒谱子、对谱子、找调、练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蔡阳在直播中演奏电影《大鱼海棠》主题曲。

二胡版《凉凉》一出,直播间里的评论瞬间“炸”了。“二胡还能这么玩!”“我能点播一首别的吗?”

直播间里的很多年轻观众此前从没有走进过专业音乐厅,没听过专业的音乐会;直播间的实时弹幕功能又能让大家即时在线互动交流。这给参加音乐季的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什么样的曲子能让年轻人爱上音乐,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年轻人“玩”在一起?

蔡阳两年直播的经验,让金秋音乐季参演艺术家们找到了门道。

作为驻场演出直播的新“玩家”,中国爱乐乐团小提琴演奏家陈莉说,“我们专门增加了年轻人熟悉的一些动漫、电影的曲目”。弦乐四重奏专场中,《权力的游戏》《天堂电影院》《辛德勒的名单》《狮子王》《一步之遥》等电影主题曲,都是根据网友点播即兴演奏。

要用更互联网化的方式和年轻人进行沟通,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

中国交响乐团长号副首席乔鲲,用长号的音调呼喊观众姓名;中国东方歌舞团舞蹈家高琳,用“挠痒痒”向观众讲解蒙古舞蹈《鸿雁》中的专业舞蹈动作;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艺术家,甚至特意编排了80后经典游戏《超级玛丽》的主题曲。

正如中国交响乐团小号副首席尹小珲所说,“试水直播,就是要用更年轻化的沟通方式和表演方式去吸引他们”。

1500万人次,海量触达背后是“直播+”对艺术传播的普惠价值

“你说我从小花那么多时间拉琴、练琴,最后能沉淀下来多少真正喜欢二胡、愿意听你拉琴的观众呢?”

蔡阳算了一笔账,“我一年演一百多场的话,每场按一千人计算,比如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容量,一年能有20万观众吗?”

而6场音乐季直播下来,累计在线观看过演出的网友数量就超过了1500万人次。海量的观众触达背后,移动互联网和“直播+”给高雅艺术传播带来的普惠价值所在。

看的人多了,了解音乐的人多了,沉淀下来的可能性也就大了。开播两年的民乐坊已经有了自己的“铁粉群”,有人是追随而来的蔡阳粉丝,更多人则是通过直播爱上了民乐。

粉丝“疯癫道人”就是后者。看直播听民乐,成了这位网友在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后的固定动作。“民乐是需要讲解普及的,它的发展需要基础和文化土壤,否则,它只会在留在音乐学院或者博物馆里。”

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艺术家们看到了数以亿计年轻观众的潜力。

首场直播“铜管五重奏”专场360万人次的总观看量,让参演的中国交响乐团小号副首席、铜管五重奏首席尹小珲兴奋不已,“让更多的人了解交响乐,是让更多人欣赏喜欢交响乐的基础“。

“金秋音乐季”六场直播各有侧重。铜管、木管、弦乐、民乐、民族歌舞,每一场都能吸引到不同圈层、不同地域的音乐爱好者。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哈尼族歌唱家杨倩琳在“民族歌舞”专场唱了一首哈尼族民歌《阿苏喂》,一位云南的网友在评论里说,“我听到了家乡大山里的声音”。

年轻的网友和追随而至的乐迷们感慨,高频互动直播的方式把“大剧院”搬到了手机上,足不出户就过足了剧院瘾。在直播间里,“我想拜师”是网友刷屏最频繁的一句评论之一。

这也是艺术家们试水网络直播的初衷。

“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对你的这个东西产生兴趣。看的人多了,也许慢慢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欢音乐了吧。”蔡阳说。

线上线下融合,为高雅艺术的传播和创新开拓新空间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直播手段普及高雅艺术,已经在全球范围成为流行趋势。

据报道,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举办了120余场次在线直播音乐会,吸引到全世界超过百万的观众收听收看。直播不仅没有影响乐团票房,反而让乐团会员数量逐年增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还将上网观看底特律交响乐团的演出直播,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

从线下到线上,通过接地气的传播方式让曾经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甚至是爱好者,甚至实现线上反哺线下,对此蔡阳也有体会。

2017年9月,蔡阳和她的“民乐坊”办了一场为孩子集资捐赠绘本的公益音乐会。

在北京朗园的这场音乐会,更像是一场直播间粉丝见面会。一群爱好音乐的人在直播间相识,从天南海北赶来听一场老朋友的演出。

网友“9号线”从江苏过来、“经典”从上海来北京,还有人开了几百公里的车,看完演出又连夜开车回去。

线下的音乐会,也在线上直播。蔡阳说,“互联网把观众吸引到了直播间,又把他们带回了音乐厅”。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指出,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和强大感染力,为高雅艺术、传统文化、公益事业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北京网络文化协会负责人说,“网络直播利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既可以让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又能为网民走进剧场欣赏优秀经典文化艺术搭建桥梁。”

11月27日晚,金秋音乐季压轴专场“金秋琴韵”在《沧海一声笑》中结束了。有位观众在弹幕评论里说自己突然有点伤感,“看了六场,过了瘾了,下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大约会是在冬季。”蔡阳笑吟吟的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