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狗十三》:外表青春片,内里社会片

2018-12-16 02:55: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狗十三》拍摄于《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之前,但公映在两片之后。在等待《狗十三》公映的5年里,这部电影时而被影迷提及,诸多谈论话题中,最让人好奇的一点是,擅长挑战复杂人性的曹保平,会在这部“青春片”里表现什么?

  看完《狗十三》,显而易见地发现,故事以“残忍”的方式,揭示了成年人世界的无趣、虚伪与谎言,以及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充满疼痛的成长过程。父亲与女儿,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世界,互为对照,真实照射出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单位的运转状况。

  离异重组家庭的潜在矛盾,爷爷奶奶隔辈抚养造成的代际差异,二胎带来的情感关系的冲击与纠葛,父辈与子女的交流障碍……这不是仅仅出现在《狗十三》中的电影故事,而是凝聚了社会上诸多同时面临以上问题的诸多家庭的痛处。在观众里,有父亲身份的人,会反思对孩子的暴力与漠视,而有过类似李玩(片中女主角)与整个家庭抗争经历的人,痛苦的情感体验则容易被再次勾起。

  《狗十三》有几幕是惊心动魄的,这几幕次第表现了一个少女内心的断裂。第一幕是,在爷爷、奶奶、父亲、继母反复强调第二只狗就是走散的“爱因斯坦”后,在同龄人堂姐也违心让李玩接受现实后,李玩开始欺骗自己,接受了本不属于她的狗;第二幕是,父亲因为李玩喝啤酒而暴怒,却在大人的酒局上,让李玩用红酒向叔叔们敬酒;第三幕是,爱狗的李玩在同父异母弟弟的生日宴会上,面无表情地大口吞食狗肉。

  这三幕,完成了大人对一个处在青春期孩子的改造,而且,是假以“爱”与“关心”的名义。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寓意,《狗十三》不再是纯粹的“青春片”,而更接近于一部叙述家庭内部残酷真相的“家庭片”,乃至于是一部反映生活现实与社会问题的“社会片”。它的现实主义色彩要远远大于它的青春成长元素,它像一根尖锐的针一样,刺向无数人不愿、不忍、不堪面对的窘迫现实,但同时它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狗十三》很容易被拍成“残酷电影”。不知道它最早的版本或者创作初衷是否如此。但就目前的结尾来看,影片的落点最终还是走向了和解与温暖。电影结局时,获奖的女儿让父亲异常开心,开车前往饭店庆祝的路上,父亲接到前妻的电话,在放下电话后,女儿问父亲与母亲是怎么认识的,情绪失控的父亲手握方向盘泪流满面——这是一个很棒的结尾,它彻底纾解了此前的情节给观众留下的积郁,也鼓舞了观众回到现实生活里时,勇于挣脱困境、主动去与亲人和解的信心。

  父亲在片中有数次流泪,但结局时流的泪和此前的不一样,泪水让人感触颇深:只要人还有流泪的功能,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父亲的泪水告诉女儿,他依然深爱着她的妈妈,他在家中、在朋友那里、在社会上勉力支撑,活得也不容易,在女儿遭遇四面围堵被迫“成熟”的时候,父亲也每天如大石压顶,生怕自己垮塌。因为有了类似的苦痛,父女之间的隔膜瞬间消失,而在这一刻,父亲的悔恨与女儿的怨恨,也会很神奇地转化为爱的力量吧。

  5年当中,不知道《狗十三》经历了怎样的修改过程,但对这部影片长达5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影片集犀利与尖锐、深沉与厚重为一体,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它对公共秩序当中有违人性良善的一面,进行了冷酷的讽刺,同时巧妙地以家庭这个单位作为镜子,映照出社会运转过程中丢失情感元素后带来的尴尬。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因为每个角色都对应了社会的一个大群体。如何从这些角色身上看到痛、看到爱,感受到羞愧并产生修正的愿望,是《狗十三》留下的思考题。至于如何解题,想必每个看过该片的人,内心深处多少都有了些想法。韩浩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