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原生之罪》 剧本粗糙 存在现实推理剧的致命伤

2019-01-03 01:54:59 信息来源: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生之罪》剧本粗糙是现实推理剧的致命伤

一部《原生之罪》在去年年底吸引了诸多观众的注意力,从剧名上看,不由得让人把它和2017年的现象级悬疑犯罪网剧《无证之罪》联系在一起,但几集看下来,却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同样的虚构城市,却是一个真实一个模糊。《原生之罪》还采用了2018年最流行的双男主设定,这在《镇魂》《悍城》里都出现过,那么效果怎么样呢?这部剧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吗?

1 虚构城市架空世界也要尊重现实

东南亚的拍摄取景,港剧的符号风格,游走于内地和港澳台之间飘忽不定的口音,森国康国泰国傻傻分不清楚的地域区划,无处不在的乱入感……相信和笔者一样,这是大多数观众对《原生之罪》的最直观感受。当然,叙事背景混搭乱入在这里并不是个例,此前噱头十足的《悍城》也存在此类问题。二者的通病就在于,他们混淆了叙事背景与剧本情节的关系,试图简单化地用叙事背景的复杂来强行烘托剧本情节的复杂。他们既不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细节的洞察去刻画背景,也不是严格按照剧情需要去选择和凝练背景,而是喧宾夺主,花费大量精力,制造大量噱头,搭建了一个族群多元、口音各异、景观特点鲜明的泛亚洲城市,并把不太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的不同元素强行拼凑在一起,加之导演和编剧对复杂场景的驾驭能力有限,结果给观众造成了不知所云的乱入感。

同样是虚构的背景城市,但是《无证之罪》带给读者的感受却非常熟悉、细腻和真实。阴暗、漫长的黑夜和浑浊又晃眼的冰雪,黑白沉郁的主色调把东北城市哈松寒冷难耐的自然景观和暴力无序的社会景观刻画得恰到好处,很好地铺陈了雪人连环杀人案的案发背景。反观《原生之罪》,在第一案中,我们实在看不出东南亚风格的取景、时而港台腔时而普通话的多元口音、非常浮夸跳戏的浅色警察制服对于案件剧情的刻画有什么非此不可的作用?可见,虚构的城市本身不是问题,架空的世界更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尊重现实世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编剧对叙事背景的理解是否契合剧情主线的呈现。当叙事背景的建构不能有效服务于剧情发展的需要,那么堆砌再多的背景元素,反而只能成为累赘的噱头。

2 双男主人设缺少剧情冲突支撑

双男主人设是《原生之罪》主打的另一个看点,编剧尝试将双男主人设嫁接到探案推理剧中。本来,在剧情紧凑、节奏紧张、基调严肃的推理剧中设计双男主,只要主演演技不垮,无论是一正一邪的针锋相对或两人同心的并肩作战,都会起到突出剧情矛盾或刻画法外真性情的效果。但是显然,编剧和导演在剧中对陆离、池震这对双男主的建构,既没有碰撞,更擦不出火花,显得牵强而无力。

先说尹正饰演的警察陆离,关于他的演技到底是“瞪眼、锁眉、抖下巴”的“面瘫式表演”,还是背负着父亲陆子鸣一案“原生之罪”的道德包袱,所以才神情凝重,这些争议我们暂且搁置不谈。这里仅从剧本的人物设计来分析,作为刑侦局局长亲自招录的桦城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又有着多年办案经验,一路走到了刑侦队长的位置。按理说,他应该是一个可以有性格,但是对案情疑点必须足够敏感、对涉案人员性格情绪的把握足够老练的专业人设。可是剧中这位陆队长,在第一案里,审讯嫌疑犯文身师靠刑讯恐吓;在第二案里,发现死者裤兜里的登机牌,居然连去查与死者乘坐同一航班的乘客信息这点常识都没有,而是整整愣过了一集才想起来去查;在第三案中,智商和情商更是低得离谱,一个办案多年的老警察,一言不合就开吼,情绪比谁都容易失控,既然怀疑凶手就在几个房客中间,且担心他们中有人会被杀害,可是却又不把他们拘禁保护起来,继续放他们住在青旅(案发地),使得凶手又能一次次得手。

再说翟天临饰演的池震,在第一集里,他是一个能为了3万块钱就帮被告焚烧尸体的无良“律棍”,被吊销律师执业资格后又去给黑帮看夜店,应该说是一个游走于黑白两道的复杂人物。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前科累累的角色,居然在第二案里又马上变成了“信法律、信正义、信人在做天在看”,道德感爆棚的正义警察,缺乏足够的铺垫和酝酿,人物的快速反转便会显得轻佻。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陆、池二人的对手戏份上。陆离和池震,从第一集的对立到第二集里成为搭档,依然缺乏足够的情节支撑,只是拉出了董副局长来强凑CP。而作为全剧最紧张的冲突,即扣题的“原生之罪”,陆离之父陆子鸣可能就是当年杀害池震姐姐的凶手这一问题,但是无论是董副局长第一次见面就让池震除掉陆离,还是没过两集陆离便和池震互诉衷肠,编剧对这一冲突的驾驭同样显得非常生硬。至于作为副线的合作办案的过程,两人也很少擦出火花。可以说,缺少足够剧情冲突做支撑的双男主人设,并没有满足观众的期待。

3 《原生之罪》并不是《无证之罪》姊妹篇

尽管从片名上看,不少观众都以为《原生之罪》是《无证之罪》的姊妹篇,但三个案子看下来,无论从剧情框架、逻辑推理、节奏把握,还是细节呈现上看,二者的可比性并不强,过多地拿来做对比,反而有消费《无证之罪》的嫌疑。

在笔者看来,从剧情框架的设计来看,《原生之罪》与此前热播的日本职业剧《非自然死亡》更为类似,同样是悬疑推理剧,同样是两三集构成一个独立的凶杀案件,同样是主角身上背负着至亲的案情包袱,同样也试图用案件折射社会问题……但是,同样的套路运用在《原生之罪》,观众似乎却不太买账。

第一案中,编剧说画家帮助女友杀人的动机是为了保住孩子,且不说这个理由能不能成立,就问一个那么爱孩子的父亲怎么会开车带着即将临盆的母亲在公路上跟警察飙车?剧情逻辑的漏洞,就像一根针,一下子戳破了此前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充满紧张气氛的气球,使得片尾的独白也显得空洞无力。而改编自南京别墅杀人案的第二案,又把剧本的粗糙展现得淋漓尽致。编剧不仅连受害者的名字都懒得改(只改了姓),而且为了对比罪恶家属的幸福生活与受害人的无助落魄,在剧中对受害人原来家庭的描绘进行了修改。可是改编后,一个有妻有女,每个月还能给家里寄几万块钱的人,怎么会愿意为了骗保放弃现有的一切,一个妻子怎么可能为了和叔子姑子骗保分钱而抛弃自己的老公?如此牵强的剧情,把一本原本就足够戏剧化的知名真实案件改编得漏洞百出,恐怕不单是“生活比戏剧更有力”这么简单吧。可见,一部剧的深度不是光靠套路化的剧情架构和每集片尾几句故作深刻的独白就能支撑起来的,剧本的粗糙,是现实题材推理剧的致命之伤。

(媒体人 林中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