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故宫回声》:将传统菁华播撒在年轻人心里

2019-01-03 01:55:51 信息来源:消费日报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故宫现有186万多件珍贵文物,一大半曾辗转大半个中国,历经两万多公里跋涉,身后一路连天炮火。它们的长征故事,正在以年轻人更喜欢的方式被讲述。

一,“中华第一古物”的“长征”

1933年山海关被日军攻陷,北京暴露于日军铁蹄之下,故宫文物处于险境,将国宝迁移到安全地带刻不容缓。很快故宫南迁文物被专列火车运往南方。庞大笨重的十面石鼓就在其中。

石鼓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遗存,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公元627年唐代时在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被发现,千余年来饱经沧桑,现存十件,文字大多已经磨损,余下的文字仅仅是拓本就号称“一字万金”。

这次南迁的国宝包含几大类: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古籍档案等。易碎的瓷器玉器如何在运输中保持完好?书画从天气干燥的北京到潮湿的南方如何保存才不发霉?如何防止白蚁、老鼠、蠹虫蛀蚀?件件都是难题。

石鼓尤其是一项考验,石鼓每件重达一吨,而且其中几面石鼓剥落严重。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徐婉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当时故宫人专门请教了古董行的专家,最后总结的办法是:“将极柔韧的高丽纸蘸水浸湿,覆在石鼓表面,待其自然晾干,使得石皮上的字紧贴于鼓身上;再给每个石鼓包上两三层棉被,棉被外又用粗麻绳扎紧;然后,把石鼓放在厚木板做的大箱子中,箱内用稻草塞严实,箱外包上铁皮条。”

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博物院的13427箱又64包文物和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处的6065箱又8包8件文物分五批南迁。为典守国家文化瑰宝,几十位故宫人亦匆匆告别亲朋师友,踏上迢迢南迁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相继爆发,南京局势日益紧张。虽有钢筋铁骨的库房为文物遮风挡雨,却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了战争的炮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刚刚在南京安家的故宫人,不得不再次踏上辗转的迁徙之途。南路80箱文物精品由庄尚严负责,中路9331箱欧阳道达主持,北路7286箱由那志良押运。

石鼓和其他7000余箱文物走的是北线。冒着敌机的轰炸,石鼓随着故宫人一路向北,经津浦路再转陇海路运抵宝鸡,之后从宝鸡被运到汉中。冬季翻越秦岭,车队遭遇了大雪封山、山路塌方、车辆翻覆、缺水断炊等种种险情。要躲避敌机的轰炸,要防范土匪的骚扰,还要应对雨雪、潮湿的侵蚀,仿佛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

最终,逾万箱近百万件国宝于1950 年起陆续北返紫禁城。故宫南迁文物典守者,历经数十年颠沛流离,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尽付于此。

完成使命后,欧阳道达先生曾于1950年完成《故宫文物避寇记》初稿。马衡院长阅此书稿后批示:“此稿为文物播迁史料,似无印行必要,可存卷备查。”当时百废待兴,故宫人典守文物的故事,只是作为一项工作报告,封于重扃密锁之中数十年。

二,故宫博物院和90后团队共绘“文物南迁”

故宫文物北返近70年后,这段湮没无闻的历史,即将以年轻人喜欢的漫画形式传播出去。

故宫国宝是中国文明的精粹,在战争期间是中华文脉存续的希望。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徐婉玲在受访时提到,抗战期间,故宫文物曾远赴英国伦敦和苏联莫斯科等地展览,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鼓舞国人抗战之决心,1943年故宫博物院从安顺华严洞库房内挑选140余件书画,运往重庆展览。当时的报纸以“伟大的民族艺术遗产”、“活生生的中国艺术史”来赞誉这批从“从帝王的书房里解放出来”,“又从日寇的觊觎下抢救出来的伟大民族艺术遗产”。故宫文物的迁徙与展览,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典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

这样一段重要的历史被改编为漫画,少不了故宫人的参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徐婉玲对于故事情节的设计以及场景的复原给予了很多建议。在漫画绘制过程中,不仅参考故宫文物南迁当事人的文章专著,而且提供了她本人对于故宫文物南迁史迹调研的最新成果。此外,对于90后的漫画设计师来说,国难当头,故宫人心境的变化,那种黍离之悲和国破家散的悲痛愁苦,是很难把握的。在这些方面,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王戈给予了很多的建议。

故宫首部连载漫画《故宫回声》的故事,以即将结婚的陆远和江禾为主线,讲述他们和父辈一路南下护卫故宫国宝的故事,同时两人的感情线也是推动剧情的一条暗线。整个漫画预设12大章,24话。

点击进入下一页

(漫画主角江禾和陆远在圆明园——《故宫回声》漫画节选 )

“单讲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线的话,可能会有些单薄。我们感觉,漫画嘛,肯定得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增加一些故事情节的变化,突出一点人物情感的纠葛,也是吸引年轻读者观看的一部分。”故宫方面负责内容把控的鲁婉卓说。

因为要还原历史,创作团队要做大量的考据工作。画面涉及很多古物、古建筑、当时城市和乡村的场景,主创们都进行了考证。

故宫方面对内容和画面进行了严格的把控,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副主任于壮在接受采访时,用漫画中搬文物的情节举例,“原来画的是手抠在文物的边缘上,这么搬很容易脱手,对文物有风险,也不符合实际搬运文物的操作”,所以这段画面被反复讨论、修改。

之所以如此“较真”,是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故宫人的精神,“这是举全国之力在保护中国文化的传统,我们想传达一个文脉的概念。山河破碎我们可以重建,但如果文化的脉络断了,就很难再延续”于壮说,这是《故宫回声》想传达的声音。

《故宫回声》漫画的主创也有这种想法,他们都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查找资料、翻阅史籍、请教专家,开始重温这段历史。这个名为“壹绘文化”的团队,是NEXT IDEA条漫大赛获奖青年团队,之后被选中创作漫画《故宫回声》。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团队核心成员创作《故宫回声》漫画中,主创的分工为:

主笔张依囡;陈鹏负责人物背景;刘金珂负责软件后期、文案和监制)

团队核心成员都是山东济南人,喜欢传统文化,画风也是手绘,偏爱传统风格。在工作室,四个人经常在一张大桌子上,分据一角,练习书法。他们也是师兄妹,来自一个画国画的授业恩师。他们从小就接触上美制作的精良美术电影,在了解文物南迁故事后,觉得文物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载体,故宫人的典守精神是很可贵的,“我们觉得有这个责任,让其他年轻人看到历史的真实样貌”。

《故宫回声》对他们还有另一层意义。刘金珂认为,中国在70年代之前都是领先的,只是之后出现了文化断层。“我们中国真的是有很多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创作源泉。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艺术创作的前景绝对是不可限量。日漫现在有所衰落,国内的动漫会更加成熟,我们有信心在动漫领域迎头赶上。”

三, 故宫x腾讯动漫x腾讯NEXT IDEA,用新漫画讲老故事

《故宫回声》是故宫第一次用漫画,把文物南迁背后的曲折故事,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予以呈现。它得以推出的背后力量,是故宫博物院、腾讯动漫与腾讯NEXT IDEA的强强合作。

故宫是有着大量原创IP的宝库。即将600岁的紫禁城、100岁的故宫博物院以往都是以高冷而神秘的形象示人的,如今则放下身段,变得“萌”起来,越来越注重和大众和年轻人对接。其实,早在2016年7月6日,腾讯就与故宫博物院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长期合作。合作以“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为平台,故宫博物院经典IP形象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为原型,围绕赛事主题、跨界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

此前,故宫和腾讯的合作就出过不少朋友圈的“爆款”。例如“古画会唱歌” 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宋代18岁的画家王希孟所绘的巨制《千里江山图》,启发创作者创作了《丹青千里》,最终由18岁的易烊千玺来唱红,带动了不少年轻人讨论、转发。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曾表示:“传统文化是‘根基’。腾讯已经与长城、故宫、敦煌、秦陵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IP达成了战略合作。正是立足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可以更有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腾讯动漫则一直致力于内容上的多元化。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动漫业务部总经理邹正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腾讯动漫在集中力量做用户喜欢、对之有情感的内容,同时更重视产品的文化价值。”

目前,国产动漫接触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亿,腾讯动漫出品了不少走入大众视野的作品。蕴含道家文化的《一人之下》、从神话传说汲取灵感的《狐妖小红娘》都受到读者的追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6部金庸小说改编的漫画作品,已在腾讯动漫 APP掀起了一波江湖浪潮。由腾讯动漫与国漫大师蔡志忠联合打造的基于敦煌历史故事向的《风起鸣沙-敦煌曲》漫画、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以现代插画再演绎《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也都正式上线。

邹正宇还表示,作为腾讯新文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腾讯动漫会继续做传统题材的内容转化,甚至可能尝试对京剧、相声进行漫画化、故事化的呈现。他称:“好的内容是稀缺资源。用户的鉴赏水平的提升速度超过了作者创作的成长速度。所以这次的合作也是在培养新人。但他也认为“行业整体上有了很多进步”。

目前《故宫回声》第五章上线,壹绘工作室的90后们经过创作这部动漫的磨砺,都深深被故宫人保护中华文脉、不畏艰险,甘于平淡、勇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希望把这种精神传递出来,增加年轻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与信心。

故宫文物典守者的后人已经重走了一遍南迁路,相关的研究正深入开展。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陆续以回忆录、话剧、影视等形式予以书写和叙述。

而故宫南迁的主角们却对此“看得很淡”,貌似平淡无奇的石鼓,现在单独陈列,独据故宫珍宝馆的宁寿宫,大美无言,大巧不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