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小提琴家陈慕融袒露心路历程

2019-01-24 02:38:03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小提琴家陈慕融告诉你—— 怎么当好一名称职“首席”  

芝加哥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陈慕融首次站上独奏的位置,还是2013年的亚洲巡演。那时,指挥穆蒂因为需要紧急动手术而无法成行。为了让台北站的观众不至于失望,陈慕融临危受命、担任独奏,出色的表现至今仍被传为佳话。对于这次化险为夷的经历,陈慕融记忆犹新。在上场的那一刻,他“感觉像是做梦一样”。一曲终了,“听众反响格外热烈,因为我,他们把芝加哥交响乐团当成自家人。”他昨天在沪与记者谈起了成为首席的“标准”。

乐团招首席三年 最后一天考上

陈慕融考进芝加哥交响乐团成为首席的故事,颇为“好事多磨”。1996年,他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在了纽约。当时,恰逢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退休,所以乐团在到处招募接班人。不过,这一次,陈慕融并没有考上,所以转而去了费城交响乐团。在一年半载之后,他在其他音乐节上认识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朋友们跟他说,芝加哥交响乐团还没有招募到首席小提琴,是否有兴趣继续再去考一次呢?因为听说招考人是赫赫有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该团音乐总监巴伦博伊姆,能与这一位大师面对面,陈慕融还是颇为向往,因而就欣然前往。他记得相当清楚的是,接到招考电话的日子刚刚好是自己的生日——2月8日。第二天,就是他到巴伦博伊姆面前演奏的日子。这位音乐总监听完他的演奏很高兴,当场邀约他成为首席——“乐队招首席花了三年,从1996年到1999年。我第一天去考,没考上;最后一天,我又去考,结果最后一天考上了。”

在三年里,不少世界顶级的小提琴家和各位首席都纷纷前去应考。“我觉得我能考上,大概还是运气比较好。”陈慕融谦虚地表示。

首席不仅要拉得好

还要少说多做

做首席当然要把琴拉好,无论是巴赫、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等一长串音乐大师的各类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都要信手拈来。因为定曲目单的时候,都是乐团来决定,所以首席小提琴应该拥有一个庞大的曲库,而其中的每一首作品都要成为自己的“代表作”,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听众需求。

但是,技术过硬,只是做好首席的第一步。因为作为小提琴首席,还要“领导”弦乐部分的演奏员,其中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斯等各位演奏者。而且,十几年来,仅第一小提琴组的人数就换了一半以上,但是依然要保持乐团“声音的个性”不变。当然,大家都会开玩笑说,“小提琴部是唐人街”。其实,招考的时候都是有幕布垂在评审前面,所以其实大家还是凭耳朵来选声音的,并看不见对方的面貌。

在指挥不在的时候,对艺术水准负责任的就是首席。其他演奏员都要看首席如何选择、取舍。陈慕融补充,“其实,我觉得首席还是少说多做,要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明白如何处理音乐的具体动作。”

中国学生学音乐

不能只成为独奏家

中国学生学音乐,往往都是一个人自己单独练习,他们也往往是以成为独奏音乐家为目标。陈慕融小时候学小提琴起,也是被当作独奏家去培养的,他也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很多场独奏音乐会。但是独奏音乐家要成功,需要更面向市场的团队配置,而且,世界顶尖的独奏音乐家的数量何其少,所以,做独奏家,往往是去走独木桥。“我其实更喜欢在家里的感觉,我这种个性不一定适合独奏演出。”

最为关键的是,独奏家可能缺乏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但是,担任首席多年的磨合,让陈慕融既有个性,又能融于共性。他表达了此番与团队合作的畅快心情:“我们之间风格相合、水平一致,给予了我十足的信心。”  

本报记者 朱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