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葫芦娃之父”去世,剪纸动画成绝响

2019-05-15 18:17: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胡进庆那时身兼多职,在海报上用了三个名字:胡进庆、进庆、墨犊。

  《螳螂捕蝉》剧照,1988年导演。

  《鹬蚌相争》剧照,1984年导演。

  《猪八戒吃西瓜》(1958),参与动作设计。

  《淘气的金丝猴》(1982),任导演。

  《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任导演。

  《金色的海螺》(1963),负责人物服装。

  剪纸风格的《猫与鼠》(1992)。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影协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国际动画学会(ASIFA)会员、中国剪纸动画创始人之一、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获得者、《葫芦兄弟》导演胡进庆同志,于2019年5月13日下午三点零二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

  胡进庆同志,1936年生,江苏常州人。1953年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修科毕业。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造型设计、动画设计,参加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人参娃娃》等近40部美术片的摄制。

  1962年起,担任剪纸片的导演、美术设计和动作设计工作。先后导演剪纸片《小林日记》《淘气的金丝猴》《丁丁战猴王》《鹬蚌相争》《草人》《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和编导美术片《螳螂捕蝉》《强者上钩》《斗鸡》《雪狐》等。不少影片在国内外赢得了众多荣誉,因而胡进庆同志也被誉为美影厂的“得奖专业户”,为中国的美术片走向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淘气的金丝猴》于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鹬蚌相争》于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特别是荣获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葫芦兄弟》(第三、四集)于198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

  胡进庆同志对艺术执著追求,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功臣之一,曾与“三万老”之一万古蟾等共同创研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后又发明了“拉毛”剪纸新工艺,从而摄制成功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极大丰富了美术片片种。剪纸片是美术电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样式,汲取了中国民间皮影、剪纸、窗花等艺术元素,以多样的艺术风格、夸张的动作表演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美术片中独树一帜。80年代末,胡进庆导演的剪纸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问世,其形象活泼可爱,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胡进庆同志创造了许许多多经典可爱的动画形象,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为美影厂的辉煌,乃至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愿胡进庆同志一路走好!

  5月13日,曾导演《鹬蚌相争》《葫芦兄弟》等中国经典动画片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胡进庆在上海逝世,终年83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讣告,回顾了胡进庆的创作生涯,表达了深切哀悼之情。本报亦采访了与胡进庆过从甚密的好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中国动漫史料研究专家李保传,以及动画电影的后继者导演赵易、孙海鹏,对胡进庆先生的生平进行了回忆。

  “《葫芦兄弟》不能写一个导演”

  “老爷子是江苏常州人,从小在青果巷里长大的,电影学校毕业之后分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生献给了中国的美术电影事业。”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是胡进庆多年的好友,回忆起1993年,江平追随吴贻弓、马林发、张元民筹备上海国际电影节时,请动画大师万籁鸣先生、特伟先生、阿达先生的家人(那时阿达先生已经去世数年了,他家属送给我们一幅手绘气氛图)、严定宪和胡进庆给电影节创作几幅作品给评委,他们都欣然应允。

  取作品时,胡进庆专门把江平请到上海万航渡路美术电影制片厂他的办公室小坐。“我记得那天中午的时候在美影厂南边的一个小酒家,我们一块儿吃的饭,那天聊得最多的是江苏的美食,还聊到陆文夫的《美食家》,说到常州特产,胡进庆告诉我,上海城隍庙的常州麻糕店里的麻糕很正宗,绝不输给常州本地做的。”江平回忆,“聊到胡进庆创作的作品的时候,他叮嘱我说‘小江,你要是以后写我,比如说写到《葫芦兄弟》不能写我一个人是导演,还有其他两位同志。他们名字一定要写上,这是做人的规矩’。”

  中国动画学派的“绝响”

  曾经凭借动画短片《八里沟》斩获第10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动画的导演赵易认为,胡进庆参与导演的《葫芦兄弟》对于国产动画的最大意义,“是以系列片的形式,突破了一般上海美影厂动画短片的体量限制,塑造了一批具有‘网红’潜质被大众文化流传至今的人物。”《葫芦兄弟》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系列片,由它开始,剪纸片不再只是以小短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而开始担当起长篇叙事的功能。

  在赵易看来,《葫芦兄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上海美影厂转型期的作品,已经带有商业性的尝试,比如这种系列片的形式,同时又继承了传统美影厂的风格和制作班底,“可以说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绝响’,在其之后,一个动画时代结束了,之后美影厂就全面进入了代加工和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制作中。”

  晚年还在关注动画事业

  中国动漫史料研究专家李保传和胡进庆认识得比较早,在他眼里,胡进庆是一个性格非常开朗的人,“我曾经把他比喻成葫芦兄弟里的蓝娃,特别活泼,又身怀绝技,在团队中不可或缺。年轻的时候,胡老师跳舞特别好,在单位里绝对是舞林高手。”

  李保传每次去看望他,他都会把动画历史上的一些细节讲给李保传听,希望后人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从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年轻后辈的提携和帮助。

  退休之后,胡进庆虽然离开动画多年,但平时一直用电脑去关注着当代动画的发展,甚至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但由于他晚年生病,不能够出来走动,发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声音。所以,他特别希望别人去他那里陪他聊聊天,一起交流。

  ●一部好的动画片,应该有趣、惊险、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内涵。

  ●我以为灵感不光是科学家有,艺术家有,其实人人都有。只要对某个问题有所思考和努力的人,都会遇到“灵感之神”的拜访。

  ●对我几十年创作所追求的美术片总体艺术风格,要我做一个自我概括的介绍,我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我可以用很直觉的字眼说出自我感觉中一贯的艺术感觉:“细巧”

  ●我搞了一辈子剪纸片,同是剪纸片可以变化无穷。

  ●再想搞较长的艺术片,人力物力都很困难,拯救剪纸片迫在眉睫。

  以上内容摘录自《金柏松访胡进庆》、《美术片六导演访谈录》等材料。

  在一个时代创造了艺术商业兼具的作品

  在胡进庆的所有作品中,动画片《葫芦兄弟》是观众最为熟悉的一部。究其原因,李保传认为:这与该作品诞生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这是一部为了应对国外动画的市场冲击而产生的作品,本身有着一定的商业目的,具备了一些必要的商业元素。”并且,这是一部系列片,“系列片更重要的是要讲故事,而且是连续性的分集叙述,给观众留下悬念和期盼性,印象自然深刻。”

  与《葫芦兄弟》善于讲故事不同,胡进庆之前的短片更多地倾向于艺术性的探索。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动画艺术家,胡老师秉承了“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的创作理念,呈现出的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有所创新,比如《草人》《鹬蚌相争》等。李保传说,如果你要谈艺术、谈创新的话,这些影片的艺术格调都是非常高的,“胡老师把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都是非常精致的艺术作品,水墨剪纸的拉毛工艺,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开发成一些出口创汇的衍生产品。”

  李保传认为,如果从艺术价值衡量,这些短片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葫芦兄弟》,但是《葫芦兄弟》所带来的其他价值,又是这些短片所不具备的。简单来说,仅此一集的艺术短片很难形成必要的IP效应,《葫芦兄弟》从最初剧集到续集的开发,吸粉无数,这一点也是同时期其他短片所不具备的。

  因为退休过早失去创作机会

  胡进庆的动画作品在国内外都拿过不少大奖,比如1984年的水墨动画片《鹬蚌相争》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34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1990年《强者上钩》获得日本广岛第三届国际动画电影节E组一等奖等。李保传说,因为他拿奖太多,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了“获奖专业户”的称号,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喜欢,“他在晚年的时候,曾经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贺卡,有几麻袋那么多。”

  不过,李保传觉得遗憾的是,因为工作体制的关系,胡进庆在人生最好的时候退休了。如果在国外,60岁左右是动画艺术家创作的最好年龄,动画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专业的团队、制作设备、环境等,这些条件都随着退休而没法实现,艺术生命基本就终结了。假如按照国外的创作机制,胡进庆的艺术应当还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拿奥斯卡也不是没有可能。

  剪纸片没延续下来是动画片发展必然?

  剪纸动画和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的一大特色,但是这两种艺术在今天的动画创作中并没有延续下来。李保传认为,不是只有水墨剪纸动画,传统水墨动画也是如此,就像国画一样,现在欣赏国画的群体少了,剪纸或者水墨动画,在那个时期是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放在今天与当前观众的观影体验不太符合,尤其是现在的动画多有产品属性,剪纸动画很难适应当前市场。

  动画电影《美食大冒险之英雄烩》导演孙海鹏也赞同这个观点,“现在主流动画的风格是各种风格淘汰融合演变出来的。虽然我们的前辈曾经做出艺术水准那么高的动画,但是现在国产动画都往工业化方向发展了。”用剪纸或水墨形式做成短片没问题,但做成长片,观众可能会腻,接受度不高,相对于现在的主流动画缺乏竞争力。

  孙海鹏还补充道,之所以过去的动画没有延续下来,还有一部分考虑到成本。过去的水墨、剪纸动画在制作的时间成本上要远高于目前的电脑CG,“CG动画很多工作是交给机器的,随着技术发展,CG动画的效率还在不断提高,成本会不断下降。水墨或者剪纸动画由于更多的是靠人来执行,成本下降的空间非常小。”大概十几年前,国内曾有一阵子特别流行用CG制作水墨动画。不过孙海鹏透露,几年后就没人再玩这种风格了,“一旦数量多起来,观众会腻。”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周慧晓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