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探讨婚姻关系的国产剧 剧情不能“想当然”

2019-05-21 18:02: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

  《我们都要好好的》里的寻找

  ▲在婚姻家庭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两个人都在编剧笔下通过变成女强人解决问题。

  【国剧观察】

  今年华语剧中和心理学、精神学相关的内容有所增加,出现了首部以心理咨询师为主角的《爱上你治愈我》,引进了中国式家长环境下反思青少年心理成长发展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现正热播的新剧《我们都要好好的》,刘涛扮演的女主角是患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剧中叙述她的工作与生活给了大众一瞥抑郁症的机会,也让大众再次思考结婚后的男女关系。

  影视剧涉足心理领域是进步 但需要下足工夫

  经常有人听说周围的人得了抑郁症感到害怕,怕受到伤害,敬而远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抑郁症患者就像刘涛扮演的寻找,她的攻击力主要是向内,指向自己,比如第一集开始没多长时间,她给老公向前打电话求助,有自杀企图。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比较严重的时候,就是女主角寻找向弯弯描述的那样,老是琢磨着自己不想活了。伤害别人是攻击力向外,单纯的抑郁症严重的人起床都困难,他们没有力气去想怎么弄死别人,少数发展成精神病性的抑郁症才会有暴力攻击性。

  《我们都要好好的》挺写实,丈夫向前和闺蜜弯弯起初不懂什么是抑郁症的时候,态度和说法非常典型。向前带寻找看过医生后,开车回家路上的那堆话总体上是劝太太要想开点,以前那么难的起步阶段都过了,现在什么都好了,好好过日子呗。弯弯讲了一堆关于职业女性是多么可怜、你有老公养是多么幸福的话,意思还是说寻找的心不宽,想不通。然而抑郁症不是“想得通”能解决的,它是精神类疾病,做大脑扫描能观察到病变部位。向前和弯弯的说法好比是劝人:你想开点就不会得感冒了。是不是很荒唐?

  国产剧在推进心理类剧情上处于起步阶段,可能编导对抑郁症的了解仅止于自杀、流泪这些表面。寻找的一些行为不是很符合抑郁症患者的身份。抑郁症主要是缺乏生活动力,所以也缺少向外攻击的能力,寻找把向前送的百合花给扔了、以为向前在使用壮阳药时激动地大吵大嚷,这些主动的攻击性行为不大符合抑郁症较为严重的人物设定。寻找要是有力气去争去吵是好事,说明她有生命活力,严重的抑郁症只会躺在床上流眼泪。

  为了让女主在家庭的战场上失利后从职场上找补回来,编导安排寻找应聘成功时尚杂志的工作,一步步成为时尚界精英。抑郁症就是缺少生命活力,工作、生活效率比一般人低。寻找严重到时常有自杀念头,进入新环境打拼,一是适应新环境会消耗大量能量,激烈竞争有可能引发焦虑、进而加重抑郁程度;二是社会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去勾心斗角,大获全胜的可能性不大。

  本剧心理咨询部分同样大部分属于想象。不存在剧中所言“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只有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询时第三者不能在场(剧中向前在咨询室睡着了),如果夫妻俩咨询婚姻,那么向前会被要求在咨询前先关掉手机(剧中向前手机不停地响),咨询师也不会躲在一张桌子后面说话。

  开始涉足心理这个领域是个进步,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好这个领域,编导、演员都需要真正深入地做更多采风、了解工作。

  对当下婚姻质量低下进行了现实展示

  男主向前是中国式成功男性的代表,他整天忙工作,忙到“365天有360天在上班”(太太寻找说)。他刚下越洋飞机,公司已经派车来接他去谈判现场,没他不行;回国后三十几个小时连轴转,随时随地都能睡着。向前没有“有钱就变坏”的中国式男性毛病,弯弯劝寻找时说,向前就是工作去了,不像我老公花花肠子。

  我们中国人谈婚姻喜欢谈道德、论对错,在这类人眼中可能向前挺好的,就是忙了点——他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他需要帮助。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和为了逃避而躲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两者很类似,都是长时间地泡在工作里,一旦用“是否考虑自身整体利益”这个标准来考量,区别就很明显了。

  热爱工作会让自己和家人更加愉悦,向前的工作狂背后则是谁的利益都不考虑。他不爱自己,不给自己充足的睡眠、饮食来维持身体长期可持续发展。他也不爱太太、儿子,儿子见不到他,太太的身心健康不如招标成功重要。他只是利用工作来逃避生活,掩饰处理亲密、亲子关系上的无能。男主外、女主内可以是人生的一种选择,可惜中国式男人要求女人留在家里相夫教子时,常常和向前出于同样的目的:逃避家庭。

  逃避家庭的男人恰好找了寻找做太太,一个想要男人为她的生活负全责的女人。寻找向弯弯诉苦:婚后先是没有同事,后来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所以没有同事,但是做家庭主妇不是没有朋友的理由。美容美发有太太团,怀孕生子会认识孕妈,孩子上幼儿园要和班上同学的家长打交道。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剧中看不出她有必须做全职太太的理由,而且做全职太太不妨碍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向前在婚姻中的问题在于他不花时间、精力维持亲密关系,寻找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却不是丈夫的责任。

  李银河说,唯有爱和美值得追求和享用。向前、寻找这对夫妇,大概就是中国式婚姻里不追求、不享用爱与美的典型了吧。闺蜜弯弯则揭示出为什么中国式全职太太生活悲惨,下场凄凉。盯梢、干扰工作,是弯弯防止老公出轨的“法宝”。不在自身内在吸引力、提升亲密关系质量上下工夫,专攻破坏亲密关系的核武器。她那一番鄙视职业女性的高论,贬低职业女性自我实现的价值,抬高自己靠老公吃饭是有本事听得人莫名其妙。直说到开网店养不活自己,我们恍然大悟:弯弯是被社会淘汰的女性啊!不得已躲到家里被动选择做全职太太。难怪在亲密关系中安全感特别低,要时刻用极端方式控制伴侣。

  心理学上有个潜在的“墨菲定律”,越想逃避、越是害怕的事情越会出现,不得不面对。如果不进行深刻内省并且自我成长,他们都会重复遇到同样的问题。向前会继续遇到要他为生活负责的女性,寻找不得不面对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弯弯恐怕绕不过进入社会上班这关。

  目前的剧只是发现问题 解决方法太简单

  《我们都要好好的》除了前面提到与心理学相关的领域不够深入之外,职场部分有着大部分国产剧的“想当然”毛病。

  丽莎空降父亲的时尚杂志,不安抚功臣,先对抗、树敌,没有经过良好沟通、预告,瞬间改变杂志社原有的工作时间习惯等,管理手法幼稚,更像是中国式家长管教儿子,与职场上成功的经营者形象不符。

  从《我的前半生》到《我们都要好好的》,国产剧中家庭妇女挽回婚姻败局的方式是进入职场,并且常常在没有合情合理铺垫的情况下,短时间从职场小白扶摇直上,变身女强人。

  全职太太大多有与社会脱节的一面,工作经历、经验少,常常不得不从最底层开始打拼。可是与刚从学校毕业的相比,年纪大了一截,电脑、网络的使用水平不如人家顺手,转型成功要加倍付出。国产剧“婚姻失败,职场翻身”的情节像是在做白日梦,起个解气的作用,满足自恋幻觉。

  这类国产剧还有个逻辑,离婚后投入职场,职场成功的同时立刻收获新的美满爱情、婚姻。婚姻破裂的原因往往很复杂,不出门上班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性格跋扈又软弱无主见,全方位把丈夫管控得喘不过气来;《我们都要好好的》里的寻找要靠丈夫给自己生活。她们急需学习一个人过好生活,提高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按照这些电视剧里的设定,她们在没有对婚姻失败进行深刻内省时投入下一段关系,结局往往是重蹈覆辙。

  各种国产家庭伦理剧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比较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表现问题,把中国式家庭里夫妻关系、婆媳争斗、出轨外遇、中年危机等描绘得淋漓尽致,却看不到问题发生的本质性原因(没有找到真实自我,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方法原始简单,不学习也找不到合适渠道学习相处等),也提不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丈夫出轨开了剂“出走”的药方,让罗子君、寻找们离婚独立,“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仍然摆在那里。观众们想看到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互动模式,令人沮丧的是,大家只能看到满屏神经质、歇斯底里,没有可供生活参考的价值和意义。□翠红(专栏作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