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清华附中“马约翰班”的成功模式

2019-08-27 19:04: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题:清华附中“马约翰班”的成功模式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李博闻

  今年夏天,清华附中成为篮球圈的热词。在CBA选秀中,包括状元秀、榜眼秀在内的3位中选新秀都曾经历过清华附中的培养。在中国篮协“菁英计划”首批选中的4名赴美优秀中学球员中,两名来自清华附中。在U16男篮国家队的集训名单中,也有3位清华附中球员的身影。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清华附中“马约翰班”坚持“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人才,在篮球、田径、射击项目上都取得了成效。

  “马约翰班”模式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创办于1986年。“马约翰班”的招生对象是有体育特长、有培养前途的中学生。在招生政策方面,“马约翰班”拥有全国招生、能解决“进京指标”的优势。在办学过程中,清华附中高度重视文化学习,一直坚持“育人至上”的办学宗旨。据不完全统计,创办至今,已培养6名国际健将、30名运动健将、273名一级运动员,包括何姿、施廷懋、周吕鑫、李翔宇、王宇、郭凯等明星运动员。其中,清华附中男篮在最近13年的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中12次获得总冠军。

  王殿军说:“‘马班’的理念是不让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过早离开正常学习环境。体育是个小世界,而人生不能太单调。如果太单一,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

  在王殿军看来,在普通学校而不是三集中的体校学习,区别不仅在于教学质量,还有学习环境。另外,他反对孩子过早进入专业体系,也与过度训练的风险有关。

  “职业梯队存在过度训练的问题,对运动员的潜力和运动寿命有影响。有强度的训练,我们的初中队伍每天不超过1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两小时,这是上限,队员每天晚上要上晚自习。练得多可能出于好意,但也可能毁了人才。”王殿军说。

  王殿军表示,清华附中男篮13年拿了12个冠军,不是偶然的。清华附中“马约翰班”的培养模式,符合体育人才成长规律,也是国际惯例。

  “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体育和文化课不能共存、必须二选一的情况。体育和教育的结合,像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这样大、中、小学衔接的方式,适合几乎所有体育项目的人才培养,我们要把可复制的要素总结出来。”

  学校体育“三个层次”搭建人才金字塔

  在王殿军看来,学校体育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体育教育、育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对所有孩子而言都是受益终身的事。

  “体育的教育价值最为综合,包括意志品质、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等。NBA里最牛的队伍也不是光靠个体,詹姆斯单打独斗也拿不了冠军。参与体育,还会懂得规则的意义,包括对‘误判’的适应,以前裁判判界内、界外不能挑战,那也需要适应、接受。”

  王殿军不同意体育人头脑简单的说法。他说,体育人讲究合作、情商高、乐观、幽默。“体育塑造人格、品格的价值很高,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学校体育,既关乎全民健康,也是发现苗子的机会。”

  王殿军认为,学校体育的第二个层次是在中学阶段开设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选修课,而这个层次是面向那些有兴趣的孩子。“体育中考的项目面比较窄,清华附中有10多门体育选修课。爱好要从中学培养,每个人要有一两项受益终身的爱好和体育项目,业余爱好也要有模有样。”

  到了第三个层次,就是培养有特长和天赋的孩子,也就是未来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的金字塔,应该是从大众参与,到有兴趣的孩子‘扎堆’,再到校队,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又能带动底下的普及和提高。”

  星星之火期待燎原

  据王殿军介绍,像“马约翰班”这样“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模式,当年国家教委批了不止1所中学,到现在只有清华附中坚持了下来。王殿军认为,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完整的教育过程。

  “系统完整的教育过程,对于伟大运动员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跟最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对于优秀运动员的品格养成非常重要。”王殿军说,“体育明星会成为偶像和很多人的学习榜样,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几代人,因此运动员的品质修养格外重要。很多运动需要高智力水平、高智慧水平和独特、巧妙的构思,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学校。”

  在中国篮协“菁英计划”首批选中的4名赴美留学的优秀中学球员中,李信仪和王芙蕖都来自清华附中。据王芙蕖的妈妈高连环介绍,清华附中初中男、女篮的队员都编入普通班学习,王芙蕖在班上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到了高中阶段,如果感觉学习吃力,体育特长生可以到单独设立的“马约翰班”上课。

  王殿军认为,不能陷入搞体育就得牺牲学习的误区,有体育特长的孩子也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体育和教育在孩子进入职业之前决不能分开,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应该尽可能长时间留在学校。”

  在王殿军看来,清华附中这样的星星之火应该燎原。“应该有一批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服务的基地学校,在招生、用人、场地设施方面得到支持。既然这些学校承担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特殊责任,就应该有特殊政策。如果每个省、区、市有四、五所清华附中这样的学校,全国有100所,那么竞技体育在校园里就有人才基地了。”

  要“桥梁”不要“孤岛”

  王殿军认为,要想把体育和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要想让学校更好地承担起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还需要在学校体育和职业体育之间搭建社会俱乐部和社会赛事的桥梁。

  “清华附中男篮‘独孤求败’,但是距离职业水准还有巨大差距。如果高中毕业就去职业队,篮球上会有好的发展,但在教育上会有缺失。如果能够在学校体育和职业体育之间通过社会俱乐部和社会赛事搭建起桥梁,就可以让有潜质的孩子上完大学再去职业队发展,欧美很多国家也是这么做的。”王殿军说。

  前几年有一些俱乐部花巨资建起大规模的足球学校,并从名校引入师资以提高足校的教育水平。但是,王殿军对这样的模式并不看好。

  他说:“这样的足球学校还是‘孤岛’。普通学校的优势不光是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如果你周围的孩子都不学习,再好的老师也没有用。”

  在篮球项目耕耘多年取得成功之后,王殿军又把目标瞄准了足球。清华附中在距离学校几公里的地方建起了拥有两块天然草坪、4块人造草坪以及配套设施完备的足球训练基地,高薪聘请了以韩国外教金正亨为首的外教团队,并与足球青训项目“中国足球小将”达成合作。在开始高水平足球队建设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清华附中初中足球队从北京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乙组升到甲组,并在2019年夺得初中甲组亚军,超越了很多北京市原来的足球传统校。

  王殿军透露,在发展足球校队的过程中,学校本打算让球队的学生晚上在基地学习,那里的学习设施也很齐备。但是,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主动要求下午的训练后回到学校上晚自习,看中的就是本校的学习氛围。

  王殿军说:“体育和教育不可分割。在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要有连贯性、系统性、科学性,在教练体系建设和可持续性方面应该下大力气。有了篮球、田径等项目的成功经验和理念,在足球上的超越是分分钟的事。如果能把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体系建立起来,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中国足球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与青训工作缺乏成效有直接关系。在王殿军看来,其实先进经验都摆在那里,需要的是实干。

  “培养人才要长远打算、长期坚持。像德国那样,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从小到大的培养体系,夺取世界冠军的目标12年就实现了。其实,只要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开始干都不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