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回首平昌冬奥争议遗憾与困惑 我们未来还要做些啥

2018-02-27 22:44:3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冬奥圣火下,中国体育代表团披荆斩棘,获得1金6银2铜,列金牌榜第16位。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表示,这个成绩基本反映了中国冰雪运动目前的水平,金牌数有点遗憾,但有5个分项获得奖牌,为历来得牌面最宽的一次。展望未来四年,我们还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怎样理解复杂规则下判罚?

  争金夺银的赛场,有争议、有遗憾,更有困惑。

  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赛场上遭遇到的一次次判罚,激起了国内民众的广泛讨论。究竟是裁判不公?还是规则没研究透?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的总结极为中肯,“短道队面临不进则退的挑战。作为重点项目,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研判世界发展趋势、东道主因素、规则和判罚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当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银牌被取消,当中国短道队的申诉被驳回,我们只是一边倒地看到国人对裁判的指责和愤怒,但事实上,连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可能会搞不清规则和判罚,更何况是一般观众了。正如高志丹所言,“我们在了解规则变化方面值得总结。要把自己做得更强、更全面、更完善、更无懈可击,这是对世界王牌队伍、优秀运动队的要求。”

  展望北京2022,我们既要争取让国际滑联制定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则,也要加强运动员自身对于规则的强化理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战术方案。像武大靖在男子速滑500米比赛中那样,滑得干净、滑得完美,不给裁判留有任何判罚犯规的空间,不给对手任何机会,以绝对的实力来获取理想中的成绩。

  如何让冬奥走进百姓家?

  你知道冬季两项(Biathlon)和北欧两项(Nordic Combined)分别具体是哪两项?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辨别有舵雪橇(Bobsleigh)、无舵雪橇(Luge)和钢架雪车(Skeleton)?甚至,初次观看冰球比赛时,很多人难免会疑惑,“球在哪?怎么找球?”

  这个春节假期,即便你在家每天都观看冬奥会的赛事直播,或许你对于各种项目的理解,仍会有不少困惑,即便央视解说已经对各项目进行了基础普及。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中国已经大力发展了两年多的冰雪产业,但在整个中国,绝大多数项目的普及,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了解的人和了解程度都很有限。其次,冬季项目多数本身规则复杂,相对于田径、游泳等夏季项目,普及起来效力更慢。

  正因如此,中国短道队被屡屡判罚之时,国内不少公众号发表的文章几乎一边倒,将矛头指向裁判,即便担任解说的杨扬反复强调,“我们还是应当尊重规则、尊重裁判。”

  但事实是,有多少人真正看得懂比赛?连运动员都尚未适应新规则。

  普及冬奥知识,推广冬奥项目,势在必行。奥运运营总监克里斯托夫·杜比指出,在北京举办冬奥是扩大冬奥群众基础的绝佳机会,“中国提出让三亿人上冰雪是个很好的计划,当让这么多对冰雪感兴趣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冬奥的影响力自然就会增大”。未来的四年,考验我们的不只是办赛的能力,如何让冬奥走进寻常百姓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冬奥明星选手如何诞生?

  冬奥会上,最引人注目的选手是谁?

  日本花滑名将羽生结弦,成为平昌冬奥会的票房保障。花样滑冰有一个传统,选手表演结束后,观众会向场地投掷毛绒玩具。羽生结弦在男子单人滑完赛后,现场下起了羽生结弦最喜爱的卡通人物“维尼熊雨”。

  这位被美国媒体誉为“冰上迈克尔·杰克逊”的日本美男子,甚至是诸多其他选手的偶像,15岁的女单冠军、俄罗斯姑娘扎吉托娃就坦言,心仪羽生结弦。

  平昌冬奥组委欢迎明星选手的到来。截至去年12月底,只有61%的冬奥会门票售出,然而,在去年3月之前,花样滑冰项目的A席门票就已全部售罄,总共为冬奥组委带来约6.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6万元)的收入。而在中国,羽生成为自福原爱以来又一个受追捧的日本运动员。CCTV5官方微博发的羽生结弦相关微博,获得极高的点赞量与转发量。

  反观中国代表团,除了武大靖的金牌提气、令人骄傲之外,我们自己的明星运动员尚未诞生。夏季奥运会上,我们有孙杨、有林丹,但我们还没有见到冬奥会上的孙杨和林丹。

  我们不仅需要金牌,需要第一,需要去拼搏,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中国的体育明星。这个明星在市场上的价值,对奥运转播商的价值,以及对单项体育的价值,都是非凡的。一个明星运动员的诞生,可以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关注冰雪项目、投身冰雪项目,也会体现中国效应,产生更深刻的世界关注。这远比一枚金牌的价值更深远。

  更多地培养自己同冬奥的关联,更早地同项目、受众以及明星运动员产生互动与情感连结,将是四年后北京举办冬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几点。

  “冰”与“雪”怎样齐头并进?

  “冰强雪弱”是中国冬奥项目的特点。但实际上,冬奥会上更多的金牌,诞生在雪上。

  中国冬奥的老对手日韩在本届平昌冬奥会上取得的成绩,值得借鉴。毋庸置疑,日本已成为亚洲第一冰雪大国,除了花滑和速滑,日本在男子单板滑雪U型池项目上的发展,令人瞩目。而以短道速滑见长的韩国人,此番在钢架雪车和四人雪车项目上收获一金一银,而该项目向来是欧洲人的天下。

  冰与雪怎样齐头并进?好在,平昌冬奥会,中国队已有了突破。以雪车队为例,组队三年里,在没场地、没教练、没运动员的情况下,实现了3个小项参加奥运会的成果,进步很快。按男子四人座雪车舵手邵奕俊的话来说,“我们滑行的一小步,是中国雪车的一大步。”

  这一次,国人见证了“冰雪少年”的巨大潜力:10个小项首获参赛资格,填补了中国冰雪运动的一大空白;常馨月填补中国跳台滑雪项目的空白,15岁的张可欣在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放言“2022年我就是想拿金牌”,百米飞人张培萌宣布转练钢架雪车,争取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

  三年来的训练成果证明,在雪上项目中部分进行“跨界选材”、聘请高水平外教、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办法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高志丹指出,“虽然雪上项目的名次都不高,但这都是他们经过不太长时间的努力得来的。这证明只要努力做,选对方向,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随着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北京向全世界发起召唤:2022年,北京欢迎你。更期待,国人对冰雪的热情、中国冰雪运动的水平,能在四年之后闪耀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