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跳水“梦之队”为啥再无田亮、郭晶晶式人物

2018-04-09 22:42:03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4月6日至7日,中国跳水队2018年世界杯暨亚运会跳水选拔赛第二站比赛在北京举行,包括三位奥运冠军施廷懋、陈艾森和曹缘在内的国内顶尖高手全部参赛,比赛结果也没有意外,奥运冠军们都拿到了世界杯参赛资格。今年6月,作为本年度跳水项目最重要的赛事——世界杯赛,将在武汉举行。

跳水是中国体育项目里最稳定的夺金大户,上个月的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的比赛中,中国跳水队包揽了全部10项冠军,尤其是以张家齐、掌敏洁为代表的年轻队员日渐成熟,更是让人看到了中国跳水项目在世界泳坛的长久统治力。不过,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爆点”才能提升关注度的时代,仅有稳定的优异成绩很难让跳水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这也成为中国跳水的一个尴尬。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东南角,坐落着跳水训练馆,这也是中国跳水队的大本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的奥运冠军,包括十几年前曾红遍大江南北的田亮、郭晶晶。

4月6日至7日在这里举行的中国跳水队选拔赛显得波澜不惊——施廷懋和王涵在女子3米板中名列前茅,曹缘和谢思埸占据男子3米板前两位,张家齐和司雅杰统领女子10米台,陈艾森和邱波分获男子10米台前两名,彭健烽和陈艺文分列男、女1米板首位。在双人项目中,王涵/陈艺文获得女双3米板第一名,张家齐/掌敏洁名列女双10米台第一,邱波/杨健称雄男子双人10米台。

过去两年,因为连续征战里约奥运会、布达佩斯世锦赛、全运会而疲惫不堪的名将们在本站重拾状态和信心。曹缘和陈艾森的得分超过自己在里约奥运会夺冠巅峰状态时的总分,施廷懋也逼近了自己的最高分。14岁的小将张家齐在女子10米台项目上显示出了超强实力,在连续两站选拔赛中均名列第一,并且得分遥遥领先其他选手。不过,据中国游泳协会主席、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介绍,张家齐的身体已经开始发育,对其竞技状态还是会有一些影响,后面,中国队要帮助张家齐度过发育期,闯过女子跳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这一关。

对张家齐的这番担忧,符合周继红一贯的谨慎。在评价中国跳水队目前的总体表现时,我们听到了来自周继红的低调回答,“有些项目,我们面对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男子项目上,对手一直比较强,现在世界水平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难度也越来越大,大家其实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虽然我们有一定集体优势,但同一项目面对的对手也很多。女子方面,对手能做的有些难度动作,我们的队员目前还突破不了,所以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虽然在国际大赛中,中国跳水队也偶有重大失误出现,失去一些既定的金牌,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其他国际大赛,中国跳水队每次都会夺走半数以上直至全部的金牌,是无可争议的“梦之队”。从夺取过的奥运金牌数统计,中国跳水队是中国军团多年不变的头号金牌大户。6月即将在武汉举行的世界杯跳水赛,中国跳水队作为东道主势必又要大包大揽。不过,这样一个战绩显赫的队伍,目前赢得的社会关注度却十分有限。

2011年,郭晶晶退役,之后,中国跳水队再没有出现能够在社会关注度上比肩田亮、郭晶晶的人物。

凭借优异的运动成绩、俊美的外形以及中国体坛“金童玉女”的美名,田亮、郭晶晶直到今天仍然是从中国跳水队走出去的最知名的明星。

上个月,2018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的比赛,比赛本身没有引起多大关注,但郭晶晶参加裁判培训的消息却上了某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当时,已经身兼中国游泳协会主席职务的周继红也向记者们表示,希望媒体多多报道和宣传中国跳水队,帮助中国跳水队培养出能够像中国游泳队的孙杨、宁泽涛、傅园慧这样的网红明星。

其实,为了使中国跳水的社会关注度能够与优异的成绩相匹配,中国跳水也曾试图走娱乐化道路。2013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曾出现过几档以“跳水”为噱头的娱乐节目,周继红也曾参与其中,却因为这些节目的安全性问题最终被停播。但等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明星的娱乐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其中不乏来自游泳界的明星,却很少见到跳水运动员的身影。

在优异的运动成绩之外,若论运动员的颜值、个性、人物故事、明星气场等条件,现在的中国跳水队可能有所欠缺;若谈运动项目的普及度、参与度,跳水在中国又是一个绝对的小众项目,不足以与游泳、乒乓球、排球等项目相提并论;若谈产业价值,跳水更是不可能形成像足球、篮球、马拉松那样的庞大产业链。但跳水也可以做到“小而美”。在美国,跳水运动吸引着上百万的青少年参与,是培养孩子勇气的重要教育手段;在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是十大体育明星之一,除了较为优异的运动成绩,戴利身上的“青春气质”经商业包装手段的加持,俘获了千万粉丝的心。

当中国体育产业已进入国民刚需和价值发现的黄金时代,中国跳水的发展道路也完全可以走得更宽一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09日 08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