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华社谈桂林龙舟倾覆:文体活动安全隐患亟须关注

2018-04-23 22:45: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桂林4月23日电广西桂林龙舟倾覆17人遇难 群众文体活动安全引关注

  新华社记者卢羡婷、徐海涛

  ↑图为翻舟事发地的水坝(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桃花江日前发生一起龙舟翻舟事故致17人遇难。这起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舆论在聚焦事故的同时,也对当下火热的群众文体活动背后的安全隐患展开热议。

  “划了几十年的龙舟,从未遇到这么重大的事故”

  21日13时32分,广西桂林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位于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桃花江河段发生翻舟事故,多人落水。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调派8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救援。

  在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敦睦村,祖庙门前的石狮子身上仍披着崭新的红色披风。这本是祈求丰年的传统习俗,竟夺取了十余条人命。这次事件的亲历者李明生告诉记者,划龙舟是当地习俗,21日的活动是应邀到上游一个村做客,为端午节龙舟赛进行赛前训练。

  当天上午,敦睦村百余名村民从敦睦村祖庙出发,来到桃花江码头,分别乘上2艘小龙舟和1艘大龙舟逆流而上。在经过鲁家村的一个水坝时,第一艘小龙舟试图冲坝但没有成功,随后龙舟横在坝前并发生侧翻。另一艘小龙舟赶来救援,随后也发生了侧翻。57名村民全部落水。

  “我们希望能够冲上去,但没想到这么危险。”李明生说。事故发生的滚水坝前方水情比较复杂。滚水坝的落差虽然不大,但水从高处流下时会形成漩涡,落水者一旦被吸住很难挣脱。

  据李明生介绍,龙舟上的村民均未穿着救生衣。“我们从来没穿过救生衣。都是穿本地的龙船衣,绝对没想到这么危险。”今年67岁的李明生说,划了几十年的龙舟,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重大的事故。

  ↑图为4月22日,市民在翻舟事发地围观。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17个专项工作小组开展“一组对一户”结对善后

  在当地居民看来,划龙舟是当地长期流传的习俗,每年活动持续几个月,从二月二游龙仪式,一直持续到端午龙舟赛。

  当地村民介绍,龙舟赛是“五年一中扒(划),十年一大扒(划)”,今年恰逢桂林龙舟赛十年一次的“大扒(划)”,因此当地很多村民都非常重视。敦睦村从今年春节前就启动龙舟活动预热,3月开始投入训练,但平时多在缓流河道中训练,冲坝较少。

  敦睦村的祖庙里,挂着几面锦旗,那是村龙舟队参加桂林市级龙舟赛时获得的荣誉,最好成绩是在桂林市第四届龙船比赛获得的第五名。村里人热衷龙舟比赛,都以披上龙船服为荣。

  事发后,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有关党政负责人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共组织消防、海事、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干部职工700余人,投入各类救援车辆120辆、海事搜救艇6艘。桂林市已针对遇难人员家庭成立了17个专项工作小组,开展“一组对一户”结对善后工作。关于事故的原因,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当地官方通报称,牵头组织龙舟训练的2名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图为4月22日,市民在翻舟事发地围观。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群众文体活动背后的安全隐患亟须引起关注

  针对此起事故,不少网民认为,从安全角度来看,此次事故为群众文体活动的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值得反思。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大众文体活动增多,群众参与热情日益高涨,一些文体活动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眼下,“五一”劳动节和端午节即将到来,各地的旅游主题活动、民俗庆祝活动众多。一些活动组织者或参与民众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应对风险的知识和技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关方面应高度关注并持续有效地做好群众文体活动安保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关注群众自发聚集节庆活动、大型商场规模性促销活动、大型群众性活动、旅游景区安全等。也有村民担忧,这次事故发生后,划龙舟这项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会受到影响,希望在对待体育民俗活动时,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群众安全,又充分保护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