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电竞之火难解亚运会“年轻化”困局

2018-08-27 20:32:08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吸引注意力后引导青少年参加“肢体类体育运动”,才是真正挑战——

  电竞之火难解亚运会“年轻化”困局

  雅加达当地时间今晚,一群20岁左右的中国小伙儿在亚运会赛场留下名字,更被嵌进了电竞发展的历史——第十八届亚运会电竞表演赛中国团队夺得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竞技表演项目王者荣耀国际版(AoV)冠军,尽管此次比赛的性质仅为表演赛,无法计入各国奖牌榜排行,但这是电竞有史以来登上的最高等级体育赛事。因此,这支组团只有3个月、每天训练16个小时的年轻团队,成为渴望“年轻化”的亚运会与期待“被正名”的电竞双方一次响亮的击掌。

  比赛在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北部的马哈卡广场举行,这个被商铺、餐厅环绕的综合建筑本是当地一支篮球豪门的主场。但亚运会电竞表演赛期间,篮球比赛的灯火通明被电竞赛场黑暗中炫酷的追光取代,唱主角的始终是残酷又热血的竞技。

  根据AESF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的官方公告,此次雅加达亚运会,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名选手参加了6大电竞项目的角逐,相较传统体育45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不难看出,亚洲约有半数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电竞发展的土壤。

  而在今晚结束的亚运会三人篮球两场决赛上,中国女队先是以21∶10大胜日本队夺冠,而后,中国男队又在一场激战中以19∶18险胜韩国队,拿下冠军。这个从街头走向亚运会赛场的项目,也成为亚运会“年轻化”的一次积极尝试。

  亚运会渴望“年轻化”

  “原来竞技体育赛事处于稀缺状态,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足球、篮球、网球等丰富的各类单项职业赛事就能让受众有多元选择,因此,当前正处于综合性运动会的疲劳期,尤其在年轻群体中,不仅对亚运会,对奥运会的关注度也在下降。” 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顾问、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因此,电竞、三人篮球等受年轻人喜欢的项目被纳入亚运会,算是遏制亚运会对年轻群体吸引力退化的一种手段,“想借助他们喜欢的比赛来让年轻人了解奥林匹克的概念。”

  亚运会这样的洲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受冷遇,从上届仁川亚运会的数据就可见一斑。主办国韩国的赛事平均收视率仅有5.6%,且根据韩国著名舆论调查机构Gallup赛前调查结果显示,5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亚运会几乎不感兴趣或丝毫不感兴趣,其中完全不关心的达16%之多,而肯定地表示关心的人只有45%;可同样是在韩国本土举行的亚运会,2002年釜山亚运会,开幕前3个月的调查结果中就有65%人表示对赛会有兴趣。该调查还显示,按照年龄层次来划分的话,高龄受访者中对仁川亚运会感兴趣的人所占比例最高,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有58%的人对这一赛会表示关心,可在20~29岁和40~49岁受访者中,这一数据分别只有35%和36%。

  面对这种处境,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曾对媒体表示,亚运会的品牌价值应当是把更广泛的非奥项目吸收进来、让更多人参与,但卖点的问题,仍是亚奥理事会探索的关键。直到去年4月,“电子竞技有望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消息传出,“卖点”的面貌逐渐清晰,当时,魏纪中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电竞作为杭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没有颠覆性风险”,而雅加达亚运会上以表演项目出现,也不是亚奥理事会对电竞的第一次试水。

  “亚奥理事会对电竞并不陌生。”魏纪中介绍,2007年澳门亚洲室内运动会上,电竞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尽管,当时SKY李晓峰获得WCG两连冠令电竞爱好者振奋,“但当时国内舆论对电竞仍持负面态度,我们想通过体育赛事的办法正确引导喜欢电竞的年轻人。”按照“排除暴力、确定体育元素”的要求,从当时市面上现有的游戏中挑选了赛项,最终吸引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运动员参加。魏纪中记得,这些运动员多来自中、日、韩及阿拉伯世界,“大部分是在学校连篮球比赛都轮不到的孩子,因此,他们很高兴自己也有机会参加亚室会。”这一点,与他提及的亚运会品牌价值非常吻合。

  但电竞与电子游戏一度难以厘清的界限,令其跨进综合性体育赛事的门槛要比已经进入东京奥运会的三人篮球等更需要理论支撑。去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承认了电竞是一项“运动”,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表示,“要和有些暴力、血腥的电竞项目划清界限”。因此,本届入围亚运会参演项目的6款电竞游戏都是在各类赛事中久经检验、难以作弊的项目,经典的射击游戏则完全被排除。

  “双赢”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本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国家队成员”是QGhappy核心成员王添龙(Alan)从未敢想过的身份,因见惯了电竞圈更迭换代而时刻把“残酷”挂在嘴边的他,也想通过亚运会让外界知道电竞和打游戏的差别,“大多数人都把职业电竞和打电子游戏混为一谈,但真正的区别在于责任和自律,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达标,你才有机会登上职业赛场。”同样的抗压能力、团队作战、高强度训练、职业伤病,他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和篮球、足球运动员没有差异,“亚运会就是一个让我们得到更多认可、证明自己的舞台。”

  而电竞强大的“吸金”与“吸睛”能力,则让亚运会颇为期待。据荷兰Newzoo咨询公司估算,电竞产业在2018年的规模将达到9.0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8%;到2020年,这项产业的规模可能达到14亿美元;到2021年,电竞比赛观众人数将从目前的1.65亿人增至2.5亿人。

  电竞对于此次亚运会的影响力,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就能得到印证。在新浪微博话题“中国健儿加油榜”的排名上,前10名中出现了6位电竞选手,而《英雄联盟》国手简自豪(RNG.Uzi)甚至超越游泳巨星孙杨排在第一位;而在百度输入“亚运会”,相关联的10个搜索词条一半与电竞有关。

  遗憾的是,今天作为亚运会电竞表演赛开赛首日,国内社交媒体上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则是“国内暂无直播渠道”。在AESF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官方微博公布的各国亚运会电子竞技表演赛的直播渠道中,除了在印尼亚组委官方YouTube频道进行全程直播外,包括日本、韩国、越南、加拿大、美国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均有直播平台信息,但并无任何信息与“中国”相关。在媒体报道的评论区或平台的图文直播中,几乎都是网友对无法观看直播的质疑:“为什么明明上了亚运会,还让人感觉偷偷摸摸的?”“费时费力想让人知道电竞进了亚运会,结果只是电竞圈内人可见?”

  “项目能进亚运会固然有好处,但具体成效更取决于赛事本身的推广,要主动去宣传这个项目。”起源于街头的三人篮球同样是亚运会“年轻化”的一张王牌,但同样受困于缺少播出渠道,在亚运会三人篮球小组赛期间,中国篮协三人篮球部部长柴文胜还客串了几次“网红主播”,“国内有也是只有画面的清流播出,没有解说”,因此,柴文胜只得拿出手机在直播平台上亲自客串解说“聊几句”。直到赛至关键时刻,央视有转播计划时,他便把播出信息晒到朋友圈,“中间可能插播别的重要赛事,敬请留意收看”。

  三人篮球起源于美国的街头篮球,目前在全世界拥有大约4.5亿的爱好者,可这项从不缺乏群众基础的运动,直至跻身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才从街头走进更多人视野。但在柴文胜看来,尽管走到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赛场,三人篮球也需要保持“街头”的精神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朋永诺体育中心的室外网球场经过了一番改造,成为塑胶篮球场,在上面支起防雨、防晒的顶棚,室外湿热的空气中现场DJ的音乐震耳欲聋,本届亚运会的三人篮球赛尽可能还原了城市街角聒噪而颇具活力的街头球场。

  但在柴文胜看来,这个项目虽然参与者众多,但因为参与者大多来源于草根,知晓度还有待提升。在小组赛阶段,中国男队、女队几乎都是以爆分碾轧对手,但在社交媒体上,被提及与项目有关最多的内容还是长相酷似吴奇隆的男队队长黄文威,对此,柴文胜表示,“很希望他们成为明星啊,有球星才能把项目带出来。”

  别让年轻人只当观众

  当项目期待亚运会能提供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平台,本就因复杂艰巨而难以找到承办者的亚运会就更加尴尬。谈到亚运会“瘦身”问题,魏纪中对媒体表示,“瘦身”更利于精英体育而非大众体育,因此,亚运会不仅要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也得保持一定的规模,给体育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留下参与空间。要尊崇这一条件,项目的选择就需更加谨慎,从长远考虑,青少年就成为赛会率先想争取的对象。

  “由于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亚运会的关注度在递减,赛会的组织者不得不考虑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纳入到赛会中来,以求留住这帮青少年,大有迫不得已的意思。”刘清早表示,亚奥理事会选择电竞这样的“非肢体类体育活动”增加关注度无可厚非,但如何把人留住,甚至引导他们参加“肢体类体育运动”,这才是亚奥理事会在电子信息化时代面临的真正挑战。

  “要让他们为得到一张亚运会门票而欢欣鼓舞。”刘清早表示,电竞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除了能以亚运会表演赛的项目存在之外,更值得推敲的是项目本身吸引青少年的原因,”首先要反思是不是学生的体育活动匮乏、体育项目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其次,要学习电竞的‘厉害’之处,即电脑、手机普及率高,随时随地能参与其中;有一定奖励刺激,可以提供成就感。”

  但在刘清早看来,能拴住青少年的“成就感”不一定要体现在赛场上,他以国内南方某省省运会的售票方式为例,“拿出部分有吸引力项目的门票,进行在线答题,最终以奖品形式送出门票,避免了组织观看的强制与被动,让民众有主动参与感,亚运会同样可以设计一些针对青少年的互动内容。”甚至,在提倡“智能化”的杭州亚运会上,是否可以考虑从筹备阶段就给年轻人留下参与的空间,“智能化不仅是在设置项目上尊重时代,在运动员村的设计、管理以及赛事的运行上都要求智能,要科技助力,这些也是年轻人擅长的事情。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让年轻人对一项综合性赛事认知、认可,光让他们当观众可是远远不够的。”

  本报北京8月2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杨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