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鲜见于生活的弩弓 “存在感”何处寻?

2018-09-07 04:52:26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成都9月6日电 原标题:弩弓新传

  新华社记者李华梁、杨华

  射弩赛场上,传统强队凉山队在多个单项上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领队马正发却并不着急,反倒挺开心。

  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举行,选手们在射弩、押加、蹴球等多个项目上一较高下。

  ↑凉山队选手白锋(右)在标准弩混合团体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华梁 摄

  在已经结束的射弩单项比赛中,只要有凉山队的选手参赛,冠军便极少旁落。标准弩混合团体、标准弩男子立姿、标准弩女子立姿的一等奖,都被这支劲旅收入囊中。

  即使放眼全国,这也是射弩版图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四川西南角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来自凉山的彝族选手多次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大赛。

  1995年,马正发首次带领四川队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结果4名彝族选手囊括了射弩的全部6枚金牌。

  “这次在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们在传统弩混合团体等一些单项上没有报名,就是希望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民族体育要想传承发展,就要解放思想,不能故步自封。”马正发说。

  ↑凉山队选手阿布么尾牛(左)和牛红评(右)在标准弩混合团体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华梁 摄

  射弩,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云南的傈僳族、怒族、苗族,广西、贵州的瑶族,四川的彝族等。弩弓曾在狩猎中担任重要角色,有时还被作为饰物和定情信物。

  据马正发回忆,自己在小时候曾用比较袖珍的弩弓打过鸟,平日里弩弓更多出现在红白喜事和节日庆典上,用于表演。

  光阴荏苒,射弩逐渐转变为一种体育运动,并于1986年,被列为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最初只有传统弩的比赛,此后又增加了标准弩的对决。

  ↑凉山队选手牛红评(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华梁 摄

  马正发年轻时被称为“马木匠”,就是因为他坚持自己制作传统弩参赛。

  传统弩的制作并不简单,烘干的方法、螺丝的松紧、材质的选择……非常多的细节会影响弩弓的性能,不同的气候甚至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56岁的牛红评是凉山队的明星选手,比赛中她气定神闲,往往在众多选手中最后一个击发。在她看来,射弩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同时选手对器材的细节也要非常熟悉。“比如,如果遇到比较硬的靶子,箭射过去就容易变形,要及时调整,不然在后续比赛中,这支箭的飞行线路就会发生变化。”她说。

  对于这些比赛经验和制作工艺,马正发从不“捂着”,他的一些“弟子”和昔日队员现在已经成为多个地方射弩队的教练。

  与此同时,一些射弩队伍也会到凉山进行集训和学习。本次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攀枝花队就到凉山备战。在传统弩混合团体比赛中,该队一举夺魁。

  “弩还是那个弩,但大家的生活却已沧海桑田,虽然弩在平日生活中已经用不到了,但我不想让它就此落寞。”马正发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