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马拉松为何能成为“国马”?

2018-09-17 07:14: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题:北京马拉松为何能成为“国马”?——专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楠

  新华社记者汪涌、吴俊宽

  9月1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出发。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9月16日上午,三万多名跑者齐聚天安门广场,全场唱响国歌后,开启了2018年的北京马拉松,这也是这项赛事连续举办的第38届。北京马拉松,作为国内第一个城市马拉松,见证着中国马拉松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这项高水平的赛事,被马拉松爱好者们誉为中国的“国家马拉松”。

  赛前,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楠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了北京马拉松成长背后的故事。

  从86人参赛到如今的11万人报名一签难求

  王楠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只有86人参加的赛事破土而出,这就是首届北京马拉松。这项赛事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体育交流提供了新的窗口,同时也启蒙了大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

  王楠如数家珍般盘点北京马拉松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为经国际田联批准、由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我国首个城市马拉松赛事。

  1989年,首次设立女子马拉松项目,有19名女选手参加,前十名中有六位中国选手,最好成绩为2小时31分32秒。

  1998年,开放大众选手报名,增设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迷你马拉松项目,打造“万人马拉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全民健身形成热潮。随着北京马拉松运作日益成熟,在国内外影响力与日俱增,赛事经国际田联批准正式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称号,加上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称号,北马成为“双金”赛事。

  2010年,“三十而立”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正式与国际接轨,更名为“北京马拉松”。

  2013年,为所有参加全程马拉松的选手提供感应计时服务,实现了净计时。埃塞俄比亚的男子运动员托拉·沃尔德格贝里尔以2小时7分16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27年的赛会纪录。

  2014年,首次增加选手“预报名”环节,从此进入“抽签时代”。

  2015年,取消半程马拉松项目,仅设全程马拉松,成为国内首个纯全马赛事。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北京马拉松已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并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选手前来参赛,一年一度的比赛成为国内外马拉松爱好者的盛大节日。

  “国马”的打造依托文化融合和精细化运营

  北马发展成集高水平竞赛、全民健身、公益、博览会等于一体的内涵丰富的赛事品牌,从曾经的无人赞助、拉人赞助到成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马拉松赛之一,从粗放的运营管理方式到“将细节做到极致”的精细化运营新时代,北京马拉松的发展,也是中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缩影。

  王楠介绍,北京马拉松成长为“国马”,历经了由一项纯粹的体育赛事,发展到与首都城市文化魅力相融合的过程,再加上国际标准的引入,使得这项赛事魅力十足。

  王楠说,如今的北京马拉松,传承首都大气磅礴的城市文化气质,每当开赛前国歌响起,三万人齐声高唱的场景让人热泪盈眶,站在天安门广场,跑过长安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心理情感价值层面,北京马拉松已成为跑者心神向往的荣誉殿堂,是跑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国家马拉松”。

  从运营标准层面,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目标,从2016年开始打造中国马拉松的精品样板,把北京马拉松定义为“国马”,在赛事组织标准、组织水平,包括服务、选手体验等方面,都遵循国际化标准,通过打造精品赛事对国内其他马拉松赛事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北马在为国内外业余跑者提供优质参赛服务保障的同时,也积极为各国高水平精英运动员提供高端的竞技舞台。2018年,北京马拉松连续十年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称号。

  北京马拉松成为“国马”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和实践。仅起终点的设计,就相继经历过工人体育场往返,以及跑到举办过亚运会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多次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形成广大跑友熟悉的从天安门广场起跑,沿长安街等首都地标,一路跑到鸟巢、水立方之间的奥林匹克景观大道这样的标志性线路,将千年古都和奥运城的魅力精心设计在其中,深受跑友欢迎并逐渐固定成型。

  在赛事标准上,北马无论是特邀选手的水平、成绩,还是赛道设计、服务标准、医疗急救等各方面,都以高标准来筹备和实施。在赛事特色上,北马线路宽广、建筑雄伟、古今贯通、中西包容,起终点交通便利,赛事组委会近两年还完善了接驳服务,令赛后疏散更为方便快捷,处理预案人性化。从赛事的安全性来说,北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管理、快速科学的检录手段,今年还加入了手环管理。从赛事文化上,去年的博览会上展示了北马历史,收集的老物件让人们感受到30多年的历史变迁。颇具北京文化底蕴、设计精致的奖牌,更是深受跑者欢迎。

  北马将坚持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赛事”

  王楠介绍,北马虽然赢得“国马”的赞誉,但绝不满足于固有成就,依然会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和创新。但北马不变的是将继续坚持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赛事”的主旨。

  北京马拉松自创办以来,紧随时代前行的步伐,关注并反哺社会发展的需要,做有责任的体育赛事。

  王楠说,北京马拉松博采国内外众家之长,并根据中国马拉松的特点,逐渐提高整体竞技水平、提升品牌价值、培养赛事的公益性、传导塑造马拉松文化。随着社会发展更加深入,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觉醒,中国马拉松发展趋于成熟,也给北马带来新的启迪和契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