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郎平: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2019-03-23 03:18:12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资料图:郎平 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中新社福州3月22日电 题:郎平追忆“激情岁月”: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刘育英

“明年的奥运会,中国女排将遇到很多挑战,我们将一切从零开始,更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无限的可能。”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总教练郎平在福州如是说。

正率队在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集训的郎平22日现身福州,作为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的特邀演讲嘉宾,再忆过往40年的激情岁月,重提女排精神,寄望科技界关注中国体育,给予国产的“高科技动力”。

对中国人来说,“女排精神”就是“那个时代”,和奋进、开放、拼搏,以及国家荣誉紧紧相连。郎平和“女排精神”一道,被铭刻在国人的时代记忆里。

郎平回忆起1978年,第一次代表国家出征曼谷亚运会,当时并没有拿到冠军,“心里很受挫,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帮中国拿到冠军”。

她没有说,那年12月10日,曼谷亚运会第一个比赛日,也是她的生日。此次出征未能摘金,但中国女排已经迎来惊蛰;三年后,即在1981年于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上七战七捷,斩获世界冠军。

这是中国女排首次加冕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三大球的历史性突破。1981年,电视机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消息仍引爆了国人的激情;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当时大家很奋发。”郎平回忆道,女排队员们善于自省,“我代表中国女排站在球场上,能为祖国做什么?”

郎平说,当时大家目标一致,拿到亚洲冠军后,要卧薪尝胆冲出亚洲;每天训练时,都在自己问自己,“这样练行不行,这样练,能不能拿到世界冠军?”

当时,中国人正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紧迫和焦灼,郎平领衔中国女排,在国际赛事上历史性地连接豪取五连冠,女排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铮铮铁骨,被引为民族精神,令民心大振。

1986年,从中国女排退役后,郎平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后又自费公派留学美国。出国,意味从零开始。她曾对媒体解释出国的原因:“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

1995年,郎平回归,掌帅中国女排。此时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但女排几经跌宕起伏,徘徊低谷。她曾在自传中阐述心路:“作为一个人,我们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2016年,再度挂帅的郎平带领年轻一代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逆境奋起,再夺金牌,令“女排精神”再度成为热词。

经历40年激情岁月,中国女排已经斩获9个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沉淀为对细节的坚守。郎平说,球员只有一个目标,冲向世界最高峰,但她对队员更多的要求在于“平时”,“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更重要的是平时把它练好,每一天每一个细节积累,才能决定最后的胜利。”

再回首,郎平颇为冷静,“我们要承认距离世界高水平,还有差距”。

当天,她褒扬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力量在“无人区”取得的突破,亦以日本为本国球队研发的陪练智能机器人为例,呼吁科技界为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在2018年底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58岁的郎平作为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对此,郎平坦言:“一个人的成长脚步能与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步,这是我人生的幸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