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海开出623张垃圾分类整改单

2019-07-03 18:17: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电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对不规范分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趋严,1日当天,上海执法部门开出623张整改单。

  上午10时左右,上海城管执法总队开出了条例实施后的第一张责令整改通知书,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因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被责令整改。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介绍,1日当天,上海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对1588个小区、406个企事业单位、1853个商家、21家酒店等进行了检查,共开出623张整改单。执法部门介绍,条例实施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如果出现违反垃圾分类规范的行为,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处罚,罚款金额也会增加。

  同日,上海市公示了首批20名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名单。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监督员的监督范围根据其家庭和单位地址划定,目前全市16个区已被覆盖。监督员一方面根据自己工作生活习惯,随机对居民区的投放、物业的驳运、环卫的运输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将定期监督医院、学校等单位的分类情况,以及末端处置企业。上海各区还将公开招聘更多的社会监督员。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条例实施后,上海在进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努力消除分类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上海在分类投放、驳运、运输、中转、处置五个环节间设置了双向监督机制,通过“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以及量化考核等措施,落实各方责任,努力消除混装混运情况,并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加强执法。

  相关新闻

  哼着“上海滩”学分类

  新华社电 垃圾分类已经全面推开,沪上人民更是迎来了“史上最严条例”。但是不要被铺天盖地的“垃圾分类详解图”吓到,让我们来看看一对上海老夫妇是如何分类的。

  哼着“上海滩”学分类

  用小程序查垃圾种类

  朱慧玲、柏兆年夫妇住在宝山区高境镇殷高路21弄小区,60多岁的老两口,从2017年开始学着垃圾分类,如今已经得心应手。

  柏兆年从部队转业,用朱阿姨的话讲,“平时话不多”,仍保留着军人的那份豪气,就连学习垃圾分类,听的都是“上海滩”的曲调。“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能够粉碎的;猪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无害统统丢干垃圾……”

  柏兆年说,这种有意思的短视频存在手机里,平时拿出来放一放,听多了,对垃圾分类就有了概念。

  朱慧玲还展示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垃圾分类小助理”,能查询常见垃圾的种类。输入“面膜”显示是干垃圾;输入“奶茶”,显示“珍珠是湿垃圾,奶茶杯和塑料盖都是干垃圾”。

  垃圾分类不能急

  “从粗到细”慢慢来

  垃圾分类是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朱阿姨介绍,刚开始学分类的时候,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大概分明白就可以了,比如“能吃的就是湿垃圾,不能吃的就是干垃圾。塑料瓶、金属、报纸都能回收,而过期的药品、坏掉的灯管、充电电池就是有害垃圾”。

  朱阿姨家里面积不大,5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放置了两个垃圾桶:干垃圾桶放在客厅,湿垃圾桶放在厨房。从早上到下午,朱阿姨细数家里产生的垃圾:“早上喝了一盒低糖的统一绿茶,包装扔在了干垃圾桶;还有一些餐巾纸、碎纸头、不能用的塑料袋。”“湿垃圾桶里是香蕉皮、桃子皮、中午吃剩的虾壳、鱼骨头、摘除的菜叶子。”

  担起“楼组长”责任

  发挥“志愿者”余热

  随着“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在上海广泛推进,朱阿姨作为“楼组长”,经常与楼栋的20多户居民走动,这次拿着“定时定点告知书”,敲开了大家的门。

  “开始有几户居民不愿意分,嫌麻烦,或者不相信能分好。”朱阿姨说,“我就跟他们讲分类的重要性。”

  靠着这种熟悉的邻里关系,几户居民态度软化,愿意试着做分类,并在“告知书”上签了字。

  朱阿姨夫妇俩更是主动申请做了志愿者。“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难事,希望能发挥‘余热’,多尽一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