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探索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2019-07-11 18:59: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生态管护……探索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三江源保护3年做了哪些事?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输出620多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保护好三江源,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责任千钧。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赴玉树,深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腹地,探访长江上游和澜沧江上游的生态保护状况。

2016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印发,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由此开启。3年多的试点探索,有利益协调、矛盾纠结,也有机构整合、生活重建。

离开也是为了守护

“我以前是牧民,后来响应国家号召退牧还草,全家都搬到县城去了,每年五六月份挖虫草的时候才会回来。”6月20日,在玉树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50岁的村民多吉才仁告诉记者。

这里是长江源头干流河段通天河流经之地。据立新乡党委书记才仁松保介绍,2009年,当地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行退牧还草,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对于当地牧民而言,原来放牧和挖虫草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搬到县城之后,孩子上学和看病都更方便了,但他们也面临“再就业”的难题——去打工,缺乏一技之长;做买卖,需要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对于习惯了自由自在放牧的人们来说,干一份“固定”的工作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全然改变。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定下的目标是,至2020年转产转业牧民有序增加,国家公园内居住人口有所下降。

适应新环境是生态移民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则是相关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据了解,当地给配合政策移民的牧民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每人每年2100元。

面对村里的青山绿水,多吉才仁感慨:“这些年来,这里的生态确实在不断改善。”

“这里”始终是他们的家园,离开也是为了守护。

留下变成生态管护员

68岁的玉树杂多县昂赛乡村民求群在3个月前刚刚失去了儿子——这位35岁的生态管护员在一次巡山途中被棕熊袭击不幸离世。

老人接过儿子的棒,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儿子走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这位长年放牧的老人脸上皱纹沟壑纵横,他对本报记者说,“政府的环保政策特别好,我们很支持,我们就是希望能有更有效防止熊害的措施。”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其职责包括制止管护区域内乱砍滥伐、滥捕乱猎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对草原、湿地、林地、河流、湖泊等进行日常巡查,还要捡拾沿途的垃圾。

目前园区已经全面实现“一户一岗”,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开展生态管护工作期间,完成绩效考核的牧民每月可获得1800元收入。3年来,青海省财政共投入4.34亿元资金,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昂赛乡是青藏高原雪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55岁的生态管护员乐尕告诉记者,2016年,他和村民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雪豹。“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很多都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

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一度踪迹难觅的珍稀野生动物再度出现。硬币的另一面是,由于保护力度加大,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好转,种群和食物链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肇事率”也随之增加。

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要保护牧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是大自然给人们出的一道难题。

“我们率先在昂赛乡年都村试点,通过县财政支持、高校和社会学术组织资助、群众投保的方式,筹资建立了‘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试点。”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局长桑布说,截至目前,园区内共登记人兽冲突伤害事件222起,兑现损失补偿22万余元。

形成硬约束机制

在昂赛乡的一处草原上,静静屹立着一栋有着透明屋顶的小木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昂赛乡野外工作站。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第一座科研工作站,肩负着在地保护、科学研究、公众参与和环境教育等功能。

6月21日,这个工作站的志愿者刘馨浓告诉记者,他们在昂赛乡实现了红外相机的覆盖,划分了72个网格,每个网格里放1或2个红外相机,每个相机都有一个牧民来管理,实现当地人自己做野生动物保护。

事实上,“科技支撑不足”与“专业人才短缺”并存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面临的两大制约因素。艰苦的环境,要引来人才、留住人才实属不易。

为此,三江源国家公园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此外,当地对省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110场次,36000多人次参与。

现代生态文明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在内的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而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永恒的话题。

青海近90%的国土属于禁止或限制开发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对该省生态补偿的补助范围小、标准偏低,不能满足生态保护需要,与牧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建议通过立法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原则,探索建立以水质、水量以及生态保护责任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对长江源头生态保护工作的倾斜。”

2017年6月,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此举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迈出依法建园的步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顺应自然法则,也需要形成硬约束机制。(记者 蒋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