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山西持之以恒修复保护汾河流域生态

2019-08-20 02:05:28 信息来源: 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太原8月19日电 题:告别“龙须沟” 再现“清水河”——山西持之以恒修复保护汾河流域生态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山西省6市45县,绵延716公里汇入黄河,哺育着山西四分之一的人口,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夏秋时节,行走在汾河沿岸,只见绿树掩映、众鸟啁啾。那首熟悉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仿佛又回荡在耳边:“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然而,此番美景来之不易。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汾河流域地下水位一度大幅下降,几乎断流。加之污染日益加重,汾河干流劣五类水质比例曾经达到68%。

“我还记得20多年前的时候,汾河河道上随意采砂,垃圾乱倒、市民耕种现象随处可见,太原城区段河道更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千疮百孔。当时我住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每年冬春季节,遇有大风,河道内便尘土飞扬、黄沙漫天;夏秋季节则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母亲河’成了老舍笔下的‘龙须沟’。”太原市迎泽区居民牛则军说。

为让“母亲河”恢复健康,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加大治汾力度。2015年7月,山西省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提出用10年-15年时间,使汾河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

2016年4月,水利部与山西省政府联合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标志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上升至国家治水战略层面。2017年1月11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首次上升到了法律保护的层面。2018年9月26日,山西省印发《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翻开了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篇章……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山西省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近期与远期结合,通过节水优先、实施“五水济汾”、退还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用好本地水、洪水资源化、地下水关井压采等6项措施,让河流动起来。为了让汾河水质好起来,山西省从治汾先治污、水动力重构、提高污水排放标准3方面发力,为改善汾河水质“保驾护航”。为了让汾河沿岸风光美起来,山西省通过绿化、河道景观化、河流生态化等措施,实现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目的。

多年不懈治汾,使“母亲河”清水复流。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汾河成为市民休闲、消暑和营生的“清水河”。

“前些年,我们锻炼、散步只能在街道上转圈圈。现在汾河公园建成后,人们在这里早晨锻炼,晚上散步,其乐融融。”太原市居民刘东海说。

眼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持续推进。下一步,山西省将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短安排”和“长打算”相结合,实施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饮用水、地下水、流域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推动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