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2019-08-21 01:03: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调查·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图文互动)(1)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2015年春季发掘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郑州8月20日电  题: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新华社记者桂娟、双瑞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在世人面前展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发掘60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寻找夏朝之旅

  1959年4月,71岁高龄的史学家徐旭生从北京出发,前往河南、山西一带寻找夏文化遗迹。这是中国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目标的田野考古。

  “大禹治水”“禹划九州”是美丽的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夏朝是否真实存在?长期以来,夏史都缺乏足够的考古证据。20世纪初,安阳殷墟考古证实了司马迁笔下的殷商历史,这令史学界大受鼓舞。

  下了火车换马车,有时骑上小毛驴,吃的是红薯面黑窝窝头,徐旭生团队在豫西地区密集考察一个月,发现20余处遗址和自仰韶时期至汉代的陶片、石器等遗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于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

  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二里头看似与伊洛平原上的任何一个村庄并无二致。然而随着考古发掘,一个沉睡3000余年的都城遗址一点点揭开面纱,带给世人接连不断的惊喜。

  1959年秋季,对二里头遗址的科学考古发掘正式开启。历经几代人的不懈探索,目前二里头遗址发掘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都邑格局和作坊遗迹,出土文物万余件,成为寻找夏代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新华调查·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图文互动)(2)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改写“中国之最”

  徘徊在二里头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的思绪常常飘向久远的过去。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满天星斗”般璀璨的邦国时代拉下帷幕,中国最早的王朝营造起深具王朝气象的国际化大都市。

  巍峨的宫城内,“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昭示王室威严,王室享用来自异域的海贝项链,双轮车在井字形大道上穿梭,青铜器作坊火花飞溅,英勇的士兵手持北方草原式青铜战斧征战四方……

  “这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源于此。”许宏表示,在多学科协作下,已初步勾画出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二里头都邑繁盛时的大概样貌。

  从几个“中国之最”,可以略窥二里头遗址的丰富内涵。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2004年,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东墙长300余米、北墙残长约250米、西墙和南墙分别残长100余米的宫城,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虽然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却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

  2001-2004年,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钻探、挖掘出井字形大道,明确了城市规划、布局的框架。大路最宽处达20米,相当于现代公路4车道。在这条路上还发现了双轮车辙痕,比此前公认为最古老的车辙还早数百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器物色彩绚丽、纹饰精美,得益于技术先进的官营手工业作坊。考古人员在宫城遗址南部发现了近2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作坊,陶窑、坩埚、铜矿石、木炭、陶范等一应俱全。

  ——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一件长64.5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是二里头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条龙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成,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其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更多未知待解

  “二里头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是最早的‘王朝’。二里头文化以其高度辉煌的王朝气象、高度发达的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成为距今3800年-3500年前后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许宏说。

  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开展,通过文献记载、碳14测年、天文学推算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二里头文化主体部分为夏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不过,二里头文化的历史意义远远超出“夏代”的范畴。

  “二里头文化向四方强势扩张、辐射文化影响,中国历史由‘多元化’的邦国时代进入‘一体化’的王国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表示,这一划时代的变革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今年恰逢二里头遗址发现60周年。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9月份迎来试运营。遗址区与博物馆之间的古洛河历史景观也已修复完成。很快,公众将有机会身临其境,领略“最早的王朝”神秘风貌。

  对考古工作者而言,一切只是开始。“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几代人用了近60年,才发掘了1%多一点。”正如许宏所言,这本无字地书才刚刚翻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