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火炉”里的建筑工

2019-08-23 22:53:50 信息来源: 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重庆8月23日电 “火炉”里的建筑工:“擦汗当洗脸,手套胶鞋当电热毯!”

韩振、陈秀

8月底,成功入夏的重庆正式切换成“火炉”模式。21日上午10点,横跨长江的鹅公岩轨道专用桥上,太阳“火力”十足地挂在空中,将脚下的风、江上的水,都暴晒得热气腾腾。此刻,建筑工人吴亮和他的工友们,正在“浴霸下穿长袖长裤洗热水澡”。

36岁的吴亮在桥上检查人行道护栏的焊接情况,他身上的长衣长裤早被汗水打湿,汗水正顺着他脸庞往下流,他麻利地用手甩开脸上的汗水说:“流汗就当洗脸,洗了脸就凉快啦!”

焊接质量、用电安全、施工进度……这些都是吴亮每天的工作。吴亮所建设的这座桥是一座“世界级”自锚式悬索桥,是重庆轨道交通环线鹅公岩轨道专用桥。这座桥全长1650.5米,建成投用后,可实现九龙坡区与南岸区的轻轨直连,将大大方便沿线市民出行。

“这是一个便民工程,也是一个百年工程,安全工作一定要做仔细,不能有丝毫差错。”吴亮告诉记者,他早上六点开工中午十一点下班,下午三点上班工作到晚上八九点,一个月回家不到一两天。

“我家里有7岁和3岁的孩子,平时照顾不到他们。”吴亮说着,语气低落下来,不过他眼里很快又闪出光来:“等这座桥修好了,我会带孩子们来看,然后告诉他们,这座大桥是爸爸参与修建的。”

临近正午,吸饱了太阳能量的钢结构桥面,开始向外释放热量。记者踩在上面,感到脚底发热直至发烫。吴亮告诉记者,地面温度40℃的时候,桥面温度能达到60-70℃,在桥上待两分钟,就会浑身湿透。

记者看到一名焊接工人正戴着安全帽、面套、手套、穿着胶鞋,浑身上下包得严严实实,仍在桥面上一丝不苟地焊接。“待在桥面上本来就热,焊接的时候更热。”这名来自四川的毛师傅说,为防止高温飞溅物烫伤,他穿的胶鞋还要盖一层皮革,戴的手套也是厚厚的皮革手套。说着,他摘下手套给记者看。记者看到,他的手指缝又红又胀,记者试着戴上手套,感觉里面湿漉漉的,又闷又热。

“手套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还要高呢!”看到记者难受的表情,毛师傅笑着说,“我们习惯了,也不觉得苦啦,我们管擦汗叫洗脸,管戴手套、穿胶鞋叫包电热毯。”

“每根长40厘米的焊条,10斤一包每天能用3包,因为桥面太烫不能坐,每天要在桥面蹲七八个小时。”当被问到工作强度时,毛师傅擦着汗说,“这个活不轻松,重庆也真热,不过我修的这座桥可是座‘网红桥’哦,还没修通已经有很多人给它拍照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5升起底的水壶、5瓶藿香正气液,这是桥上建筑工人们的随身标配;每天喝十几升水,每天走2万多步,这是桥上建筑工人们每天的生活写照……

“火炉”重庆又称为“中国桥都”。穿城而过的嘉陵江和长江之上,各式各样的跨江大桥数十座,它们构成了这座城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这些风景,是城市建设者们一砖一瓦精心构筑起来的;城市的建设者们,才是这座城市最靓丽的风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