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江西赣州废弃稀土矿山的绿色“蝶变”

2019-10-15 07:17: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南昌10月14日电(记者邬慧颖)秋日的江西赣州,天蓝草绿。阳光透过薄雾,柔和地洒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的一处山坡上,山上林木葱茏,树叶随风沙沙作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山体裸露、沟壑纵横的废弃稀土矿山。

江西省赣州市素有“稀土王国”美誉,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由于过去采用池浸、堆浸等粗放工艺开采稀土以及非法盗采等原因,矿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华村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包括在内。

今年65岁的谭祖金是新华村坳头组村民。他介绍,因为多年粗放开采,原本林木参天的山峦曾一度变为寸草不生的裸露山包,每逢暴雨或持续强降雨,地表的土壤遭到冲刷,水土流失严重且易发生山体滑坡。

自2012年起,赣州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治理工作。2017年,赣州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之一,获得中央基础奖补资金,随即赣州市将其中的3.5亿元用于废弃稀土矿山治理。

新华村的治理也迎来了转机。2017年,大余县投入约5000万元,对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示范。记者沿着山路前行,山间的红枫与竹柏迎风而立,沿途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识格外醒目。“你看,矿山外围这一块地方已经纳入梅关景区建设范围,我们过去是生活在矿区,未来将生活在景区了。”谭祖金说。

如今,赣州以“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力度,已累计治理废弃稀土矿山91平方公里。在推动废弃稀土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赣州改变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修复模式,探索出多种治理模式。

废弃稀土矿山在“转型”,百姓的生活在一点点改变。

“再过两三年,这片油茶林就能陆续挂果,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看着日益丰茂的油茶树,兴国县古龙岗镇瑶前村天源组村民冯国芳说,“这里的变化让我对‘靠山吃山’有了新理解。”

因被粗放开采稀土,这片10多亩的山地曾一度荒废,栽不了树木、种不了庄稼,成为冯国芳家一件揪心事。2017年,兴国县实施瑶前-罗兴-石浒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项目,包括冯国芳家山地在内的原稀土开采区域获得了综合修复治理。如今,矿山栽种了高产油茶等经济作物。

在原来的废弃稀土矿山,兴国县打造了油茶园,信丰县发展了脐橙、杨梅生态果园,定南县建起了蔬菜基地……从“不毛地”到“花果山”,赣州把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不少老百姓踏上了致富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