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精”老板成“愚”书记——魏春柏的“二次创业”

2019-11-05 19:38: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沈阳11月5日电 题:“精”老板成“愚”书记——魏春柏的“二次创业”

新华社记者邹明仲

在外打拼十余年,已小有成就的企业老板魏春柏,三年前回到家乡开始了“二次创业”——以村支部书记身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三年间,这位众人眼中的“精”老板,成了甘在农村吃苦打拼的“愚”书记,和乡亲们一起拔掉了家乡的“穷根”。

魏春柏的家乡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老爷庙镇平房子村,过去是一个令党组织头疼的软弱涣散村,村支部班子几经变动,账目混乱,负债累累,再加上村情复杂,村民上访告状不断。

三年前,老爷庙镇提出“选能人、培养新乡贤”,寻找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子,平房子村的原村支部书记向镇里推荐了魏春柏,希望他能够牵头强村富民。可魏春柏一度拿不定主意:“我创业有过失败经历从没气馁过,可回村创业要是失败了,怕对不起乡亲们。”

现年41岁的魏春柏,17年前从村里走出去,靠着韧劲在“商海”打拼,终于把生意越做越大,事业版图现已扩展到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武汉、重庆等地,他组建的公司年营收已过亿元。

对于魏春柏回乡担任村书记,不少朋友、亲戚不理解:“放着大老板不做,偏偏回到家乡吃大苦。这不是傻嘛!”虽然这些年在外经商,魏春柏干出了一番天地,但村里现在有太多无凭无证的陈年旧账,还有乱作一团、难以调节的矛盾纠纷,甚至还可能有个别村民的无端指责。要把村里拧成一股绳,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现实没有让魏春柏却步。2016年3月,他决定回乡,并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当选后,我觉得我的心就彻底和平房子村的1639口人绑在了一起,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一路向前。我把公司交给了职业经理人,一门心思投入到家乡建设。”

如今的平房子村,一个个富民产业蓬勃建起:500多亩菊芋种植成为村里的新产业;肉牛与母牛养殖,存栏量超过700头;果树、蔬菜为主的日光暖棚近60栋,蔬菜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75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投入运营;万亩酸枣林项目已经启动……

这些项目,是魏春柏带领乡亲们一点点“跑”出来的。这3年,他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北上黑龙江,南下江苏、浙江等省份,东奔西跑拉项目,以至于“跑出了胃肠炎”。3年多,他都是自费出行调用公司的人、车,公司两辆车平均一年跑了10多万公里。

平房子村位于辽西地区,此前不少村民图省事种植玉米,收入十分有限。魏春柏带领村民们大胆尝试发展菊芋种植产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从选育种植、采收加工等多维度攻关,现在已种植菊芋500多亩,营收超过150万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2倍以上;每亩地保底给农户700元,确定当年收入后再加分红,村民每年每亩增收近1000元。

在平房子村,现已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模式,成立了喀左合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1亩,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95人,通过土地折资入股,实行年底增溢分红的分配方式,让农民成为股东。

眼看着村里这些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们认可了魏春柏,认为他有“大智慧”,脱贫攻坚的力量逐渐在村里得到汇聚。截至2018年底,平房子村的贫困户都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各项脱贫指标均符合退出标准,彻底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平房子村的基础设施也在近3年间得到完善。村路硬化10.4公里,结束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扰,解决了出行难问题;修建了3个共4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安装路灯46盏,结束了一到晚上村路漆黑一片的历史;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健全村级文化书屋,藏书已达1500册以上。

魏春柏扎根农村,却少有陪伴妻子和年幼女儿的时间。近三年,他有两个春节都是在村里度过的。他告诉记者,女儿每次见到他都很怕生,也不和他亲近,现在他想抱孩子一下都很难,这让他内疚不已。

对于未来,魏春柏自信满满。“只要俯下身子卖力干,平房子村就一定能成为风景秀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新时代新农村。要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家乡的富裕和睦,付出的一切也就值得了。”他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