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卖小哥姚权刚的一天

2019-11-26 03:22: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许多城市,每到饭点,外卖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一景。外卖小哥是大众对送餐员的亲切称谓。作为新职业群体的代表,外卖小哥出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外卖小哥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有哪些酸甜苦辣、牵挂梦想,社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今日起,本版推出“一线探民生·外卖小哥零距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采访可以,但你要跟着我送外卖?还是别了,你肯定跟不上我的。”听说记者要跟随一同送外卖,电话那头,外卖小哥姚权刚这样劝道。耐不住记者的一再坚持,他最后才勉强同意,并再三嘱咐要注意安全,跟上速度。

  11月的杭州城已经入冬,约好采访的当天,不巧下起了雨,冒着风雨,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外卖小哥的日常。

  160公里

  每一公里跑下来都是经验

  姚权刚今年41岁,是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名外卖小哥。他身材瘦削,皮肤黝黑,走起路来像带着风,记者要小跑才能跟得上。中午12点,正值点餐高峰,也是外卖小哥一天中最忙的时段之一。刚刚送完一单外卖的姚权刚,来到一个美食城门口等待生意,只听手机一响,平台又派了新订单,熟练的操作后,还没坐定的姚权刚,便招呼着记者,起身走向店家。

  送餐路上,姚权刚眉头紧皱,相当认真:“安全第一,我从不在骑车时看手机,都是专心看路。”既要注意安全,又得保证时间,还要做到不能洒餐。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记者累得气喘吁吁。“送外卖很辛苦吧,要跟上我是不是挺难的?”送餐完毕,姚权刚的眉头暂时舒展开来,跟记者打趣道。

  早上9点40出门,10点开始接单,下午3点是休息时间,再从4点跑到夜里12点,一天下来,骑行160公里,加上跑上跑下,晚上睡觉腿都打哆嗦。

  跑那么多路,送餐效率有没有保障,又该如何避免差评呢?

  面对这些问题,姚权刚毫不含糊:“跑久了,自然能总结出经验。像差评这类问题,无非就是洒餐、送错单或者晚送达。洒餐的问题,一般是因为在减速带上骑得太快,拿错餐就是太粗心,其实这些问题都能避免。最主要的,还是要熟悉地图和商家的出餐速度。”在萧山区,北起机场高速、南至金城路,从风情大道东至通惠北路,这就是姚权刚的送餐范围,这一带的地图,他已做到“了如指掌”。虽然只干了3个多月,现在送餐,他已经可以不看导航,甚至总结出了自己的“送餐大数据”。

  “时间久了,什么时间段在哪里接单比较方便,都摸出了规律。”姚权刚说,“附近有几幢写字楼,白领们中午喜欢点快餐;那边的几幢单身公寓,住户喜欢点盖浇饭、奶茶和水果;到了晚上,烧烤和蛋炒饭卖得比较好……”

  至于自己,他只有在下午3点才能吃上饭,“一天饭钱控制在20元内,找个小店随便吃点。有时候我会买两份饭,因为点两份有‘满减优惠’,留一份到晚上,找个店家借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再吃。”姚权刚说。

  50单

  希望顾客多一些理解

  下午3点,是外卖小哥的午休时间。记者跟姚权刚约好,来到他经常休息的地方,这是他一天里难得的清闲时刻。只见周围也有几个外卖小哥正在休息,彼此间少有交流。“大家一般都不停下来,”姚权刚一边吃饭,一边说道,“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少花点时间吃饭聊天,就能多跑一单。”

  对他来说,只要不浪费时间,平均上午20单、下午30单,努努力一天跑50单没有问题。

  天天风吹日晒,难免经历酸甜苦辣。说起印象最深刻的送餐经历,姚权刚说,一个让他很温暖,另一个很难过。

  10月22日那天,因为一幢大厦里有两份餐要送,着急的姚权刚误把24楼点的外卖错送到10楼的顾客手中,等电梯会耽误时间,索性就爬楼,一上一下,来回两趟,总算把餐送对了。他说,24楼的顾客看他跑得满头大汗,大概是出于体谅,就没给差评,还主动转给他2.3元钱辛苦费。钱虽然不多,但让他感动了很久,至今都很难忘。

  而提及最难过的那次送餐经历,事后也让他总结了经验。9月18日晚上10点多,姚权刚从某商务酒店送完餐,就急急忙忙跑去下一单,结果到达目的地,打开餐箱,他才突然发现外卖被偷了。“那一单要98元呢,我得跑15单才能赚回来。”姚权刚委屈地说,“钱赔给顾客,虽然对方也说没关系,但失望挂在脸上,自己也觉得挺难受的。”不过,从那之后,姚权刚就把餐箱换成了铁皮箱,还上了锁。“吃一堑长一智,这种错误绝不能再犯!”

  他告诉记者,送餐对他而言不算辛苦,每一单跑下来都是沉甸甸的收获。有时候没服务好,他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毕竟顾客都等着吃饭,没按时送到,人家总归会失望的。”不怕苦不怕累,但他最怕的就是差评,“一个差评要罚50块呢!”他说,“为了不被差评,有时我就自己垫付餐费。别看一天跑得多,可这样算下来也没赚多少。”

  虽然感觉自己不该对顾客提额外要求,他还是希望大家能多给予一些理解。

  41岁

  想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晚上9点多,找了家便利店,姚权刚跟记者聊了起来:“平时我回家都要12点40分左右,今天算是提前收工。”其实,41岁的年龄在外卖小哥中并不年轻,“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下的小伙子,年轻力壮的干劲足,跑得又快,我跟他们比不了。”他无奈地说道。

  既然比不了,那为何还要选择送外卖呢?

  “我想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姚权刚对记者说。在送外卖之前,他在一家工厂干,挣得不多。比较下来,送外卖的门槛比较低,并且只要肯努力、愿吃苦,就能赚到钱。

  现在,姚权刚的老婆和儿子住在江干区,他一个人租住在萧山区,房租一个月只要700块。虽然与家人一江之隔,但送外卖3个多月还没回过家。

  问他想不想家,他笑笑说:“都在杭州,距离感没有那么强烈,还好。”问及他为何不选择回家住,他说自己每天晚上12点多才回家,怕动静太大会影响家人休息。尽管妻子也劝他回家,他还是想等孩子大一点住校后再回去。

  提到儿子,姚权刚脸上露出满满的自豪。他说儿子今年11岁,正读五年级,成绩很好也很懂事,在年级能考前几名。因为不能陪伴在他身边,姚权刚难免会愧疚:“希望儿子能理解我,毕竟不能两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这边节省一点,多给家里一些钱,让娘俩生活得好一点。”愿望很质朴,这也是姚权刚最大的心愿和动力。

  其实,他还悄悄地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每月赚12000元。他给记者算了一下,照这样跑下去,肯定没问题。交谈中,记者发现姚权刚还擅长总结学习。就算回家再晚,他也总会在网上抒发一下当天的工作心情,总结一下工作经验,有时还会发起小调查,问问网友们希望外卖小哥该怎样更好地服务。用他的话说:“听听大家的意见,能有不少收获。”

  畅谈许久,已至深夜。记者与姚权刚作别,临走前他笑着问记者,自己的报道什么时候能上报纸,他想买一份收藏起来。骑上那辆熟悉的电动车,姚权刚消失在夜幕之中。明天一早,他又将奔波在这熟悉的街头,为了能让人们吃上热乎的饭菜,也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跑下去。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5日 13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