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小院产生大效益:白城市庭院经济助脱贫

2019-12-16 22:01: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长春12月16日电 题:小院产生大效益:白城市庭院经济助脱贫

新华社记者 李双溪

“一亩园,十亩田”,农民房前屋后的园子地,过去都是农民种菜养猪、生产自家口粮的地方。在吉林省白城市,小庭院里有了大产出,一条顶层设计、订单先行、品牌拉动的产业链条成为“家门口脱贫”的新模式。

白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下辖三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过去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只有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一半,但几乎每家都有几分地的大院。如何让贫困户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地在家门口致富?当地就在庭院里做起了文章。

白城市庭院里种植的不是常见的大田作物,而是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的经济作物,效益往往比大田作物高出1倍以上。2017年,政府通过补贴引导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2年下来,庭院经济的种植面积翻了一番。现在引导农民的不再是补贴,而是利润、订单和市场。

镇赉县格力吐村的贫困户张振涛已经好多年没这么用心“伺候”过园子了,今年初开始已经垫20车土、施了农家肥、浇了三遍水,因为园子里种的不是自家口粮,而是签了订单的4000棵红辣椒。他每天早晚在园子里除草浇水,还要防止老鼠啃咬。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年底张振涛把红彤彤的辣椒卖给村里新建的冷库,赚了3600多元钱。老伴王桂玲在冷库打工,掰辣椒把儿,还赚了3000多元钱。

冷库经理庞海艳介绍,村民在自家园子种的辣椒没有化肥农药,照顾得格外精细,由于品质优良,已经出口到韩国市场。

“侠姐,有没有豆角了,再给我送十斤!”在白城市金祥乡新建村村民赵会侠的微信群里,城里的“回头客”问个不停。半年前,她还为豆角销路一筹莫展。

今年初,全村200多户农民在庭院里栽种豆角,委托在村里开超市的赵会侠做经纪人。8月份豆角收获时,赵会侠用面包车拉了1000斤,在蔬菜批发市场蹲了两天两夜都没卖完,只能低价批发给菜贩子。

没品牌,人参也当萝卜卖。乡党委书记于立涛建议她注册商标,此后“侠姐牌豆角”就出现在白城市的各个市场。“没农药化肥,自家园子产的笨豆角”成了最佳卖点。通过电商平台,她的豆角远销到南方。赵会侠还建立微信群做起了订购。目前,10多万斤豆角销售一空,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

庭院经济有了规模和品牌,下一步就是打造产业链。今年,金祥达酱菜厂收购了富强村种植的5万斤大蒜,腌制成甜蒜销售。记者走进村里新建的厂房,里面摆满了制作酱菜的大缸。酱菜厂经理高淑侠介绍,富强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酱菜之乡,家家户户都会腌几坛酱菜。他们根据这一当地传统,将大蒜加工腌制后包装销售。目前不仅在线下热销,还在抖音快手上卖得火热。

“从种植加工到生产销售,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只有抓住了市场,才能实现持续脱贫。”高淑侠说。

“我拍的万寿菊开花,收到了几百个赞!”大安市红旗村村民张凤琴说。今年8月份,她家庭院里开满了金黄色的万寿菊,她发火山小视频。这些菊花不仅可以观赏,还是生产工业色素的原料。花开季节,工厂的卡车开进村里上门收花朵。村民们小心摘下,4毛钱一斤卖走。到10月,一共能采卖9茬菊花。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村屯的庭院经济都有政府引导和规划。白城市金祥乡乡长侯蕴杰说,从前庭院经济是村民自发开展的,小、散、杂特征明显,不成体系,也无法形成持续效益。为此,政府加强了顶层设计,将一家一户的庭院种植向规模化、订单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方向引领。

据统计,2019年,白城市共发展庭院经济21.83万户、面积20.75万亩,户均收入1500元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