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带薪休假难落实 10省份提出增设地方节假日

2016-03-02 12:11:52 信息来源: 央广网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休假、出门旅游成为不少公众的期盼。而记者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调查发现,“时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阻碍。由于带薪休假难落实,迫使不少公众把长途旅游挪至国庆与春节黄金周这两个长假,一时间,旅游人数井喷式增长,旅游市场因供需严重失衡,产生拥堵、价格飞涨等诸多问题。这不仅让集中出游的人们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也因拥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央广网报道,若要改变集中出行引发的“假日病”,必须优化公民的休假时间,加快探索更合理的假日制度安排,现实条件下,带薪休假该如何保障?目前,我国有10个省份提出了增设地方节假日的设想,主要基于民族民俗、纪念日和适宜旅游出行等三方面考虑。那么,这一设想能否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的休假结构,不再让带薪休假“雾里看花”呢?请

据某地图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是杭州西湖,300多万人次涌进西湖景区。王雪就是其中的游客之一,对于休假,“期盼”与“无奈”这两词总是如影随形,不想去挤,可一年中能拥有的较长休假时间只有春节和国庆。

王雪说:“我工作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年假的待遇。一休假就要被扣工资。有时候即使是扣薪水休假,也因为单位事情多、人手少的原因,请不到假。”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状况调查报告(2014)》显示,目前带薪年休假普及率低,全国只惠及大约一半的职工。年假难休的另一面是,国人年休假时间明显少于制度安排时间。按照在职职工工龄分析,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超72%未完整享受过休假。在北京复兴门外大街,就“带薪休假”的话题记者随即采访了几名公众。公众表示:“我身边的朋友休假还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如果在工厂里一般保证不了。”“一个月休2天,节假日不能休,周一到周五任意一天都可以休,上班够一年了才可以有带薪年假。”

为缓解“时间难题”,2015年8月国办《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弹性作息。江西、湖南等地后来出台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文件,不过周五下午的“半天”福利,实施中的确面临一些难题。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玉宗说,从国家到地方应该尽快完善与休假有关的细则,尤其是加大追责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赵玉宗说:“在一些西方国家,带薪休假以一种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如果企业政府机构不落实,就是违法法律规定。而我国法律体系配套中没有很好落实过,尤其在企业层面的落实现在很不到位。需要从法律层面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由国家负责规定全体公民假日,除春节、国庆长假使用的天数外,全国法定假期的余量可由地方自主安排,缓解集中出游之痛。同时,给予地方增设1至2天地方假期的自由裁量权,用于设立地方新节日,或者与原有节日结合形成组合效应。目前,已有10个省份提出了增设地方节假日意见,主要基于民族民俗、纪念日和适宜旅游出行等三方面考虑。民众对此充满期待,也担心又一次画饼充饥。

民众纷纷表示,“这体现了假日管理的科学性,手段灵活,让地方政府有了一个结合自身特点、给老百姓增加社会福利的权利,这本身是一个好事。”“政府机构,正规单位执行起来应该还好,私营单位很难,很多单位双休日都落实不了。”

著名旅游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表示,国家层面鼓励地方增设一些地方的节假日,是我们丰富假日结构,增加假日供给、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尝试,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能起到增加节日供给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来解决假日结构存在的问题。

这些所谓的地方节假日,往往是要求特殊的民俗文化的理由,很可能是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节假日,往往在中西部,而他们的客源就必然要依赖比较遥远的如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上广这几大地区,而如果这几大地区没有地方性节日,也就没有办法增加假日供给的情况下,所谓的满足大家旅游刚性需求的目标,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为11天,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时间之痛”的根源在于,时间管理的制度性安排太强,不利于个性化发展。刘思敏认为,目前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天花板在于长假的短缺。“风景在远方,风景在别处”难以实现。

刘思敏分析,第一,由于我们国家幅员非常辽阔,人口也非常众多,是所以现在异地就业、跨地域就业非常普遍,数以亿计,这一部分人有探亲的需求;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消费成为小资白领以上,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刚性需求,需要长假;第三个要素,西部地区发展工业优势是不明显的,但是它具有发展旅游的比较优势。但它的客源要依赖东部的地区,这也需要长假。

刘思敏认为,在带薪休假难以短期内实现的背景下,当务之急便是恢复“五一”黄金周,还可以在8月上旬增加3个法定假日,通过前挪后借,增设一个避暑黄金周。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黄金周设立带来集中排浪式消费,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弊端。他建议,甚至应该取消“十一”黄金周,增加小长假,以促进旅游波峰波谷间大致平衡。

对此,刘思敏认为,取消“十一”或者重设“五一”假日,不仅仅是旅游行业的事情,更牵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

刘思敏说,我们带薪休假的最低底线是每个职工一年五天,但是带薪休假根本就没有得到落实的情况下,如果说通过黄金周的形式强制要求5天是法律要求的底线,并没有增加社会成本。更何况旅游消费在现阶段完全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不但能解决大家对于长假短缺的矛盾,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民众的幸福感,都是非常有明显的作用的。

公民休假权利的实现程度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有一句名言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国人有了“说走就走”“看看世界”的冲动,愿更多的带薪休假权利能从一纸规定变成群众能够享有的实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