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海昏侯墓主为汉废帝刘贺 墓园将申遗建5A景区

2016-03-03 14:14:45 信息来源: 京华时报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_x5J-fxqafhk7406446

 

昨天,观众们在展台前驻足欣赏编钟。

 

nHY7-fxqafhk7406444

 

大刘记印。

 

-ZpU-fxpwmrp0407479

 

  海昏侯墓出土的木牍、墨书金饼和玉印证实墓主人确实为汉废帝刘贺。

艾森网消息:昨天上午,因丰富无匹而名声大噪的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在首都博物馆与北京观众见面。在亮相的441组件海昏侯墓文物中,详实的物证揭开墓主人身份——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京华时报》报道,据悉,下一步相关部门计划将海昏侯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促进遗址建设和江西旅游发展相融合,打造国家5A级景区。

□现场

考古专家与观众们互动

昨天早上8点多,首都博物馆北门外观众已经排起了长队。市民张大爷说,他们通过团体提前预约的方式前来参观展览,因为几个要好的朋友平日里都对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想第一时间赶来“尝鲜”。

首展当日预约到的1000名个人可谓相当“幸运”。在展厅里,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与现场观众展开了互动交流,这其中不仅有年过七旬、热爱文物的老者,也有20多岁、从事拓印工作的年轻人。

从事拓印工作的小李对此次的海昏侯展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讲解起墓中出土的“大刘记印”等文物更是头头是道。他对记者说,因为一直都比较喜欢拓印的工作,所以及时关注了海昏侯展的相关动态信息,“得知能来首都博物馆参观时,我第一时间就预约了。今天不仅在现场看到了能证实墓主身份的印章,还能与考古专家面对面交流,非常开心”。

另一位长期研究古代货币的文物工作者也和同事在第一时间来参观,他表示,他最感兴趣的是马蹄金、铜钱等货币类的展品,“在现场看到后的确非常震撼,其保存的完好程度,以及当时工艺的精湛程度都超乎想象,且数量之大令人震惊”。

□揭晓

如何证明墓主人为刘贺

昨天上午9点,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内举办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证实,墓主人身份确系西汉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转变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出土简牍奏章和内外棺金饼的墨书题记上,分别有明确的“臣贺”款,而在墓主人棺内更是发现了“刘贺”二字玉印一枚。

国家文物局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介绍,出土文物中包含着能证明刘贺身份的“证据”,其中包括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各3项。第一重证据来源于出土的木牍。木牍上是墓主生前写给汉朝皇帝的奏折,“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的字样依稀可见。其中“贺”字直接指明墓主其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元康”正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这与刘贺做海昏侯的年代相符。

第二重则是一批金器。在一块墨书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海昏侯臣贺……元康”等字迹,这是墓主每年八月进贡朝廷之物,正贴合了西汉的酎金制(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按照封地的大小和人口数量,在每年八月祭祀时给朝廷献上黄金)。

第三重是刻有“刘贺”二字的玉印,这是证明墓主身份的重中之重,是最直接的证据。2016年1月17日,在开启内棺之时,考古队员在墓主遗骸痕迹的腰部位置发现了一枚白色玉印,上面刻有“刘贺”二字。目前印章尚未提取,因此没能在这次展览中现身。

据了解,在此次展览中虽然看不到海昏侯的私印,但本次展览展出了其他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在第三部分“刘贺其人”中,首博专设了一个展柜,内有出土漆器、木牍以及铭文内容的照片,同时还会通过文献对它们进行对照、解读,从而佐证墓主身份的论断。此外,记录了墓主身份的墨书金饼也在“刘贺其人”展区展出。这件文物价值巨大,不仅仅是因为它含金量达99%之多,更重要的是它上面的墨书题记是对西汉酎金制度的首次实物印证。

□展品

我国酿酒史或提早千年

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一万余件文物。汉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海昏侯墓有北、东、西三个回廊,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有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衣笥库、武库、文书档案库、杂具库等。

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金器,其中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西汉的酎金制度。

在此次首博的展馆内,一对雁鱼灯在海昏侯墓出土的多种灯具中最为夺目。它们结构精巧,造型雍容。最外是两片弧形灯罩,可慢慢转动从而调节灯光的亮度和方向。灯火燃烧产生的烟气则会通过“导烟管”大雁的脖颈排入雁腹,溶于腹内的水中,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迄今为止,这种造型的灯具仅在山西平朔、襄汾与陕西神木各出土一件。

此外,一件被推测为蒸馏器的器物,其内部所残留的物质经检验大部分为芋头,如果这件文物真的是酿酒之用,那么中国酿造白酒的历史将提早1000多年。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从4个方面展示海昏侯墓的惊人考古发掘成果。

第一部分为“惊现侯国”,介绍海昏侯国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以及侯国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为“王侯威仪”,通过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等五个方面,通过文物解读汉代诸侯王的生活场景。

第三部分将揭秘“墓主身份”,通过文物与文献对话的方式,以详实的物证和书证揭开墓主身份之谜,和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尘封。

第四部分为“保护共享”,展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成果。

□意义

有助于研究西汉侯国

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军介绍,这次考古发掘工作,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调集了全国各地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我国考古领域的前沿水平。

考古发掘前,专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对周围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并对海昏侯墓及其墓园进行重点钻探。然后,再针对墓园及其要素构成的基本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和推进考古发掘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启动主墓发掘。

从发掘意义来讲,海昏侯墓实现了多个“之最”。它是目前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属于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海昏侯墓的发掘将中国千文一贯币制推至西汉年代,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规划

海昏侯墓葬区将申遗

据了解,考古发掘队在对刘贺墓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时,发现了花骨墩、祠堂岗、墎墩山、苏家山等几代海昏侯的墓园,以及数十处贵族和一般墓葬区,还有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紫金城城址。

以这些遗址为核心构成的海昏侯国大遗址单元,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邀请当今国内最具实力的专家参与发掘和保护,并正在积极筹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研究机构,相关的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筹建之中。“下一步最主要的计划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促进遗址建设和江西省旅游发展相融合,打造国家5A级景区。”

□服务

19日起每天预约5000名

据了解,“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从3月2日开始至6月2日,共持续三个月,观众需预约进行参观。其中,3月2日至3月18日将重点接待专业团体预约参观,每天同时对公众开放预约名额1000名。3月19日起,只接受个人观众预约参观,每天开放预约名额5000名,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参观。观众可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但是当日门票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且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票不超过5张,门票约完为止。

□延伸

“昏君”刘贺能否翻案?

刘贺是汉武帝之孙,其祖母便是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李夫人生下刘髆,即刘贺父亲。天汉四年(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刘髆死后,年仅5岁的刘贺继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

其时,受汉武帝托孤,霍光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死后,当时继位的人选除了不到二十岁的昌邑王刘贺,还有年纪稍大的广陵王刘胥。群臣建议,刘胥年龄稍长,理应继位。史书记载,刘胥“力能扛鼎,手格猛兽”,颇为出众。霍光最后却选择了较为幼稚的昌邑王刘贺。

短短34年间,刘贺的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起伏。刘贺在位仅27天,据史书记载,因他荒淫无度、不守礼法而被废黜。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是《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上的记载。27天做了1127件坏事,平均下来一天四十多件,着实令人吃惊。

据专家介绍,出土文物对于刘贺此人的推断与史书记载有所不同,在史书记载之中,刘贺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而出土文物则显示,刘贺昌邑封王,受孔孟文化影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且具有广泛的兴趣,“政治上的失败者常常会被强加上各种罪名”。

刘贺被废黜并非因其荒淫无道,而是触怒了权臣霍光——秦汉考古学界和秦汉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此普遍认同。

“史书上所谓‘荒淫’不足为凭。”信立祥说,从出土文物能判断,刘贺受过良好教育,汉书上也有关于他“簪笔持牍”形象的描述。他被废黜更多是因为辅佐他的昌邑群臣对朝中局势的误判,以及他过早地锋芒外露了。

神秘的5号墓主是谁?

日前,首都博物馆为《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而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探秘海昏国》。主讲人为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军,他以连续五年的现场发掘经历,加上大量的图文信息,为听众揭秘了南昌鄱阳湖西岸的这片海昏侯国遗址。现场听众有300余人,中间两条走道的台阶都坐满了,还有不少听众在外侧通道站着听讲。

据杨军介绍,墓园内的5号墓也有一棺一椁,现已整体套取进入实验室,还未打开。对其主人的身份,专家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应该是侯妾,另一种认为也可能是刘贺家族成员。

有专家提出5号墓或许是刘贺早亡的儿子的墓葬。刘贺头两个儿子早夭,宣帝和朝臣认为这是天要亡昌邑宗族。因此直到元帝时,才将刘贺后来生的儿子刘代宗封为第二代海昏侯,其时刘贺已郁郁辞世数年。

“我们也希望在5号墓棺椁中能够发现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信息,揭晓答案。”杨军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