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职业打假人收钱噤声成潜规则 有人坐拥豪宅

2016-03-21 15:42:15 信息来源: 新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原标题:职业打假人“收钱噤声”成潜规则 有人坐拥豪宅

艾森网消息:他们鲜以真面目示人,很可能是逛街时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甲;他们烂熟法律规定、精于索赔技巧,即使被奉为打假英雄时,也毫不避讳“逐利”的初衷。职业打假20年,他们有人出入乘豪车、坐拥豪宅,也有人被无情淘汰,争议始终伴随。记者走近职业打假“老炮儿”,探究这个群体背后的“江湖”。

江湖

“打着王海的旗号反王海”

《新京报》报道,1995年,22岁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12副假冒索尼耳机,并依法获得赔偿,从此走上职业打假道路——这是中国民间打假的开端。

“职业打假人”迅速引起关注和效仿。无数个“王海”奔向各地商场、市场,媒体上经常看到各种黑幕被曝光、知名企业陷入“造假门”。

那时,杨连弟还是北京一个连锁超市的店长;前公安民警、工商局干部刘殿林已“下海”经商,受“王海现象”影响,二人开始打假生涯。

刘殿林专程从河北到北京“拜师”。一年后渐丰,刘因不认同当时王海的观念和打假模式等,与王海分道扬镳。其拉着一帮人组成联盟,“打着王海的旗号反王海”。

打假人与商家的“恩怨”也颇有意味。“315”前,“大佬”杨连弟亲自出手,向北京一家销售过期糕点的知名商场索赔。他说这家商场的总店是他打假起点,他也因此被列入“黑名单”。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不能在总店正常购物,因此对商场“格外关注”。

刘殿林则因揭露凉茶中违规添加药物与一家凉茶企业结仇,但几次交锋后“一笑泯恩仇”,被聘为打假顾问。

往事

曾有人被打死后抛尸

“曾有打假人,被打假对象雇来的人在派出所门口扎成重伤。”王海说。

刘殿林说,在广州“暗访”人血白蛋白造假时被对方识破,他的两个“拜把兄弟”险些被打死。“有次打假牙膏,我们被几十个操着铁棍子的人围殴。6人在医院急诊室里躺了一排,有个兄弟胳膊肿得和腿一样粗。”

震动最大的一起案件发生于2003年,“民间调查员”黄立荣在偷拍、监视紫禁城国医馆老板时被发现,被活活打死后抛尸。

“那是风险没有控制好。”谈到打假人受到暴力袭击,王海说。为保护自己,他有一些“规矩”。比如一些水果摊、小商店缺斤短两,会提醒他们,但不会真“打”。

王海还用“大众脸”、当过兵等标准招募打假人员,这也几乎成了所有打假公司招募员工的标准。

“职业打假人”还必须学会处理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关系。“我们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投诉,如果出现行政执法部门地方保护、不作为,那我们就会坚决告它。”王海说。

是非

“打假起步价”为30万元

“收钱噤声”是行内通行的潜规则。私下达成协议后,打假人不会将企业的不良行为公之于众。

“2004年我收入两千多万,交税200多万。”刘殿林说。

光鲜难以掩盖“职业打假人”因逐利而不可避免的“原罪”。

一些“职业打假人”收了“保护费”后,任由问题企业继续生产、销售问题产品;有的用造假手段向雇佣他们的品牌公司索要奖金。

杨连弟曾目睹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维权”:“几个人在超市里说货架上的果冻有过期的,连钱都没交就要求赔五千。”

如果让王海的公司帮助打假,起步价是30万元——这是针对企业的价格,他坦承“‘职业打假人’打假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索赔是一项民事权利,打假人可以选择索赔后不举报、不披露。”

“不管是不是为了赚钱,打假都应该获得惩罚性赔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河山认为,在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净化市场等方面,“职业打假人”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也折射出有关部门的不足。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违法经营者对“职业打假人”的赔偿是他的违法成本,从长远看,这个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承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