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山区有干部频办酒 收一次钱顶农民10年收入

2016-03-22 17:05:11 信息来源: 新华社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借摆酒“敲竹杠” “人情”往来暗藏利益输送

艾森网消息:“无事酒”,顾名思义,就是除了婚丧嫁娶之外,没事找事摆场子办酒席,趁机收取“份子钱”。近年来,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较为普遍。今年以来,中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通报了多起相关案例。

新华社报道,例如,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区委督查室主任江义于去年8月和10月,违规先后两次为其子举办升学宴,均未按规定报备。10月办升学宴时,邀请了亲属以外人员共计29人,违规收取礼金。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莽格吐乡莽格吐村妇女主任鄂玉杰去年9月违规操办“乔迁酒”,共设酒席15桌,并收取礼金。

从曝光的案例来看,这些干部摆酒,无非是找个理由收钱,借机敛财。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这些找名目摆酒收钱的干部,仗着手中有权力,故意为自己设置腐败由头,乱‘敲竹杠’,群众得罪不起,只好‘破财免灾’,比节日敛财更恶劣。”

 

2

 

记者采访发现,越是在人情氛围浓厚的基层,“无事酒”式的腐败越为严重。秦巴山区的一些村民向记者坦言,很多政策掌握在村干部手里,村民要获得办事方便,普遍将“赶人情”视为“敲门砖”,通过参加村干部的酒宴来达到目的。一些村民说,如果不去怕得罪村干部,容易导致一些惠农补贴、补助等无法享受。

三峡库区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些单位部门领导摆酒,喊你去总要表心意吧?心意不够了还不行。乡镇很多资源都要从上级单位部门要。”

庄德水认为,“无事酒”现象反映基层权力缺乏约束,由于监督不到位,基层干部才敢有恃无恐,制造利益输送的机会。

“无事酒”带坏风气 群众深受其害

秦巴山区的一名村民说:“有些干部频繁办酒,收一次的钱顶农民十来年的收入。虽然知道是腐败,但是却不得不送,群众非常反感。”

这名村民给记者算了笔账:自己种四亩田,一年的收入不过5000元。而村干部办一次酒席,按一般情况下大约40桌,每桌8人,每人就算送礼金200元,收入也达六七万元。除去办酒席的费用,办一次酒席随随便便就收入五六万元,约合当地农民10年的收入。

“上学、看病、找工作……不花钱办不了事啊。”在南方某市的行政服务中心,一名来办事的群众向记者抱怨,“有人还巴不得借机会巴结那些干部,摆酒正好是个由头。”

“无事酒”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近年来,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纪委多次查处党员干部办“无事酒”敛财。一名被查处的乡镇干部称,他每年要送四五万元的“份子钱”。为了将送出去的份子钱收回,他便以搬家为由办酒席,结果被县纪委当场查处,并将收取的10万元礼金退还。

明知县里禁止办‘无事酒’,但我心存侥幸,想着以前很多领导干部都在办,自己不办太吃亏。”他说。

由于频繁参加酒宴,且礼金越来越高,不少干部都觉得难以承受。一名工作10多年的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他每年家庭收入5万元,但份子钱就要送4万多元,经济压力很大。

“赶上逢年过节,良辰吉日,我一天最多收到4张请帖。人情费对大多数普通公务员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南方某县级市一名公务员说,许多人收到请帖总觉得左右为难。不去觉得不给人面子,去吧又没有那么多金钱和时间,“无事酒”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负担。

“隐秘化”“分散化”趋势为监督增加难度

如今,在中央加大力度整治“四风”的背景下,“无事酒”也引起多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遏制不良风气。

湖南省规定,从2013年11月1日起,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除婚礼、丧礼外,禁办酒宴,村委会干部参照本规定执行。两年多以来,湖南党员干部办“无事酒”的歪风大大好转。

近年来,重庆也对“无事酒”进行了大力整治。记者在多个区县采访了解到,这些地区将整治“无事酒”当作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整治“无事酒”,党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

以巫溪县为例,由县纪委牵头出台规定,乡镇街道和部门细化配套方案,村完善村规民约。

巫溪县严格限定办酒席范围,除婚嫁和丧事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办酒席。婚嫁和丧事需要提前申报,规模被限定在15桌以内。领导干部一旦被发现违规办酒席,一律免职,同时还可能追加党纪处分。

虽然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无事酒”目前也呈现隐秘化、分散化、跨区域化特点,给监督带来很大难度。一位纪检干部告诉记者:“一些人为了规避检查,到其他乡镇、区县办酒席;一些人为了掩人耳目,化整为零,多个场所分散办酒席;甚至还有一些人,今天办两桌,明天摆几席,只收礼金,不写礼单,这些都给整治带来极大难度。”

庄德水等专家认为,现有的“限酒令”“限宴令”在宴请数量、宴请范围上加以限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难治本。除了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重构地方政治生态,约束官员手中权力,推动简政放权,避免官员借权力寻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