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双12装卸1600多件快递 装卸员次日诊断出患白血病

2017-12-22 20:27:3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双十二”装卸1600多件快递

  第二天,他诊断出患了白血病

  曾打算放弃治疗,但老家的一双儿女让他决定与疾病抗争

  如今巨额医疗费仍然如一个黑洞无法填满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杜红彦说,他现在只想为了两个孩子活下去。

  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又到了年底奔忙剁手,收快递的日子。不过,对于快递分拣流水线上的数万工人而言,“双十二”意味着马不停蹄的忙碌。但对34岁的杜红彦而言,这一天也意味着颠覆和绝望。

  杜红彦是中通快递公司留下站的一名快递装卸员。“双十二”当天,他操作了一千六百多件货物,忙到了晚上9点才下班。他原本以为可以好好睡上一觉,却怎么也没有想过,那是此后很多个无眠夜晚的开始。

  看起来身强力壮的他,在第二天,12月13日,被诊断为白血病。12月15日,他被确诊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且已进入急性急变期。

  在他的老家,还有10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在等他。

  本报记者 张蓉

  壮如牛的他忽然感觉疲乏

  杜红彦和他的家人都一度以为他很健壮。

  “2001年,我们村子里招兵,2000多户中只招3个人,他入选了。”哥哥杜石岩有些骄傲地回忆道。

  杜红彦从此离开了老家湖北襄阳,在漳州当了两年兵之后,辗转在北京、南京等多个城市工作。

  他当过保安,也曾在工地上做过木工。“在大太阳下制模板,一天至少工作10小时,我根本就吃不消,但他都能坚持下来。”在哥哥杜石岩的印象里,弟弟体质好,又能吃苦。

  去年7月,杜红彦跟随杜石岩来到杭州考了驾照,成为中通快递的一名驾驶员。拣货、扫描、称重、装车,最后把货物从厂家运送至中通快递留下站,开始变成杜红彦的日常。

  “平时还好,就运一车的货物,到了‘双十一’、‘双十二’期间就会很忙,要运两大车的货物。”杜红彦说。

  12月12日下午,在包装场地分拣货物时,他开始感觉乏累。

  “当时觉得这几天工作量大,累点很正常。”杜红彦告诉记者,当天他直到晚上9点才下班回宿舍,“回到宿舍我就睡了,到了11点却因为肚子涨痛,痛醒了。到了凌晨三四点,痛得实在忍不住了。”忍着痛,他骑车去了杭州市西溪医院,却等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医生说,他们治不了,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是白血病。”

  12月13日,120急救中心将杜红彦送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他的白细胞非常高,是正常人的近30倍。

  两天后,他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且已进入急性急变期。

  这场病并非来得毫无预兆。

  事实上,今年10月份开始,杜红彦已经感觉不舒服,“头晕,肩膀痛”,但他扛了下来,只以为累到了颈椎,从未想过自己生了这么严重的病。

  白血病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

  12月18日,记者在医院见到杜红彦时,他刚做完B超检查,步履维艰地走回病房,身上披着的红色羽绒服显得整张脸更加苍白。

  他手上是入院以来就不曾拔下的留置针,因为每天他需要打上七八包点滴,“从早上九点半开始,大概一直到晚上七点半。”睡觉的时候,他要戴上吸氧器,“白血病患者普遍贫血,吸氧可以舒服一些。”

  杜红彦其实需要再进行一次血细胞分离,由于经济原因,他还是决定依靠药物来降白细胞数。“做一次分离单项收费3800元,但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要一万多。”为了省钱,昨天,在杜红彦的要求下,吸氧器也被取走了,“因为吸氧1小时要6元钱。”

  白血病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它的恐怖之处在于充满未知。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治医生周德告诉记者,接下来,杜红彦需要先做一个月的靶向治疗。如果无法转回慢性,杜红彦就要开始做化疗,化疗有效的话,他才可以做骨髓移植。

  否则他的生命最长维持不过一年。

  他一度想放弃治疗

  无论哪条路,对这个年轻人而言都意味着难以承受的高昂费用。

  “他没有医保,花费就是其他人的五倍多。靶向治疗一个月1500元,一次化疗10几万元,如果做骨髓移植,个人缴费要90万元,后续还要吃抗排异的药物,一个月大约2000元。”

  这些费用在杜红彦听来就像一个个天文数字。他每个月收入只有5000元,之前每年都把收入所得寄回老家。身上几乎没有任何积蓄。

  其实,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的那一刻,杜红彦原本不打算治疗了。“不想拖累别人,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治好。”

  杜红彦的父母早逝,他和两个哥哥相依为命。大哥一直留在老家村子里,种地、打杂工,二哥杜石岩在杭州做装修拆旧,收入也不高。

  杜红彦有两个孩子,一个是10岁的女儿,一个是4岁的儿子。与妻子结婚11年,两人一直两地分居,关系日趋冷淡。去年,他和妻子彻底闹僵。

  于是他开始赌博。“心情不好,就有点破罐子破摔。”上个月开始,杜红彦已经在尝试戒赌,“想起了10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就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有责任。”

  然而,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就在他决定戒掉赌博仅仅一个多月,变故降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并不高,每十万人当中可能有两三人,杜红彦觉得自己是被不幸挑中的那个人。

  重燃生的希望

  12月13日,杜红彦一个人去看的病,诊断出来后,他也没有想过联系家人。

  直到公司里的同事陈智义来医院看望他。陈智义骂他,“才30多岁,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和孩子这么不负责任。”

  这顿骂把他骂醒了。

  在陈智义眼里,“除了之前会赌博,这个人挺好的。”陈智义和公司的一位领导一起去看望杜红彦,还为他预支了一个半月的工资和年终奖。得知杜红彦连入院费都交不上,又各自借出了两千元。陈智义还为杜红彦发起了轻松筹,号召同事以及所有亲朋好友为他捐款。

  入院7天,杜红彦已经花费了两万多,这笔钱一半是预支的工资和年终奖,一半是哥哥杜石岩从支付宝里贷的款。

  巨大的变故,让这对兄弟迅速被甩出原有的生活轨道。

  杜红彦告别了平凡打工族讨生活的日子,用所有精力对抗疾病;杜石岩则开始了工地和医院两地奔波的日子,想方设法去填平弟弟的疾病挖下的金钱无底洞。

  杜红彦说他现在只想为了两个孩子活下去,等过年了回老家看望一年没见的他们,带去作为父亲的礼物。

 

 

 

【编辑:高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