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四大发明圈粉无数 留学生:在华生活“不需现金”

2017-12-26 17:06:57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编者按:两千多年前,绵长的丝绸之路,连接东西大陆;两千多年后,高铁、移动支付等遍布全球,让中国以全新姿态迎接世界目光。随着中国飞速发展,无数外国青年纷纷走进中国,更渴望读懂中国,甚至有一部分人已将中国当作自己的第二家乡。中国的发展道路引人思考,坚定的文化自信也让人深深着迷。从今天起,《大公报》推出系列报道,聆听在华生活和学习的外国青年讲述眼中的中国。透过他们的眼睛,人们会发现,世界读懂中国的方式,早已突破了原来的种种传统印象。熊猫、长城等固然还继续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新时代的中国力量,才是让外国青年发自内心审视中国的新视角。

取经电商 回国创业

 

 

1514267968122.jpg

图:郑云朵(左四)和朋友在校园内受访者供图

艾森网消息:大公网12月26日讯(记者卢静怡、卢冶)骑着共享单车穿梭校园、与三俩好友坐高铁旅游、“双十一”加入网购“买买买”……这一幕幕都是东南亚地区留学生在广州的生活日常。由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较近,留学生们还热衷放假前网购中国各地特产带回家。来自越南的留学生Trinh thi hwjen就是其中一位网购大军,她笑言,家乡的互联网发展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共享生活的体验充满活力,让她每次出门都碰到很多值得好好探索的新事物。

“虽然还不会讲中文,但我也有中文名,叫郑云朵。”Trinh thi hwjen笑着自我介绍。9个月前,郑云朵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那时同样时值冬天。穿着一身厚重的衣服,拉着行李箱和父母哆哆嗦嗦地步出机场,转车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白云校区。郑云朵的父母在当地经营着一家手工制品厂。“我最早认识的中国城市是浙江义乌,小时候妈妈会经常乘飞机到那边采购原材料。”

表姐不懂中文求职落选

郑云朵的家在越南首都河内邻近的府里市,她告诉记者:“我小时候会想以后或许去欧洲、美国留学,但从来没想过来中国。”但表姐的经历,让她的想法产生了变化。郑云朵在读高中的时候,刚毕业的表姐到越南一家进出口外贸公司求职,英文流利的她最后落选了。“结果这家公司招聘了另一位条件不如表姐,但懂中文的求职者。我才突然意识到,中文有多么重要。”

如今,像郑云朵一样的东南亚留学生越来越多。教育部今年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在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2年增长35%,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来到中国留学后,让郑云朵大呼过瘾的体验是网购。提起上网“买买买”时,她眼神一亮,兴奋地说到:“双十一我花了一千多元,中国的网购体验真的太棒了!”她兴奋地给记者数网购东西。“现在,我放假回越南时,也先网购一些中国特产、衣服带回去,因为质量和价格真的不错。”

然而,对比家乡的网购经验,郑云朵很无奈地告诉记者,越南网购发展依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网店模式一般只是把商品照片和价格放在facebook上,留下银行帐号,让顾客留言转帐。“我和朋友就试过转帐留言购物,结果店主没有发货。”她说,由于资讯管道不对称,监管不严格,买到质量跟宣传相差很远的东西是常事,所以网购在当地的发展并不如人意。

她笑笑说,自己读商科,希望在华积累经验。“我想回越南创业,尝试开网店,做进出口生意。中国学习和实践机会很多,我觉得我来对了!”

乘着高铁 认识中国

 

1514267968182.jpg

通过在中国留学,索菲亚(前排右一)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受访者供图

索菲亚17岁便来到中国,来中国之前,她已经开始学习汉语,算起来已有9年时间。索菲亚笑称,这些年她经历了茫然无措、极度想念家乡到融入当地环境、如鱼得水的过程,也亲身经历了中国这些年的种种变化,尤其是“新四大发明”,令这位吉林大学的乌克兰留学生惊叹不已。

从乌克兰首都基辅到500公里外的利沃夫,坐中国高铁最多只需两小时,但若乘坐乌克兰的高铁却要走上5个小时。因此,索菲亚十分惊讶于中国高铁的速度。

乘坐中国高铁令索菲亚感到既方便又舒心,“在乌克兰我从来没有坐过高铁,乌克兰没有中国这么大,不管去多远的地方都可以坐客车,但是中国很大,如果要去远一点的城市,高铁就很方便,速度快、很干净也很舒适,坐着高铁我可以看到中国更多的风景。”如今索菲亚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在网上购买高铁票,一票在手,说走就走。

留学几年来,索菲亚乘坐高铁去了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等城市,一张张合影上是她积淀得越来越深厚的中国感情。她的笑容从一开始的拘谨羞涩到越来越灿烂、自信,中国已然成为了索菲亚的第二家乡。

作为外国留学生,对于乘坐高铁索菲亚也有自己的小小烦恼。索菲亚表示,虽然可以用护照提前在网络上订票,但是到达火车站之后,却无法用护照在自助取票机上取票,因为自助取票机目前只能识别中国居民的二代身份证,无法识别外国护照。于是,索菲亚每次只能前往大排长龙的人工窗口取票。

对此,索菲亚不禁慨叹,高铁便捷的同时,配套服务要跟上,她相信短短几年中国高铁能有如此规模,服务也定会后来居上。

带动家人朋友使用微信

由于国际机票价格高昂,索菲亚很少回家,更多地是和家里人视频聊天。在她的带动下,家里人都学会了使用微信,“我妈妈、我弟弟都会用,现在连我在国内的朋友都会用了,功能很全,既可以发语音还可以视频聊天。”

索菲亚来中国前,家里人对中国的印象只是片面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但通过索菲亚对中国同学、中国生活的描绘,家人也渐渐知道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知道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去年,在索菲亚的支持下,哥哥也来到了吉林大学读硕士,兄妹俩在异国他乡团聚,更一同体验中国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毕业后要做什么我还没有想得特别远,但是至少三年内肯定要留在中国。”索菲亚说道。

在华生活 不需现金

 

 

1514267968175.jpg

图:索菲亚现在几乎不用带现金上街大公报记者卢冶摄

冬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的树木依然翠绿,校道上停放着黄色、橙色等五花八门的共享单车,车身反射着斑驳的阳光。而对郑云朵来说,如今共用单车已成为她日常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她笑着说:“校园比较大,教室、饭堂、宿舍之间互相隔着不短的距离,骑单车去上课是非常省时省力的办法。”

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郑云朵便早早从床上起来洗漱,穿戴好衣服后便到饭堂吃早餐。“如果时间赶,我会骑共享单车。”她说,刚到学校时,并没有买单车,看到其他同学都骑着同一款单车在校园穿梭就感到非常好奇。“后来才知道,这是共享单车,每个人只要用手机App扫一扫,就能开锁骑,不用自己买车。以前来念书前都没有想过单车还能这么骑!”在下午一点钟结束一天专业课程后,郑云朵偶尔会与三五好友约到广州市区逛街购物。

共享单车非橱窗展示范本

她向记者传授一些该校生活小贴士称,地铁是到广州天河市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但都距离校门有近2公里。她说,过去共享单车出现前,校内学生一般都是乘坐巴士转到地铁站。“现在我一般和同学直接从学校骑车到地铁站,路上人车也不多。”她说,在没有功课的下午,和好友边骑车边聊天,很是快意。她赞赏称,共享经济是中国留学生活的一大亮色,而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非放在橱窗的展示范本。

另一边,来自乌克兰的索菲亚也对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十分着迷。来中国后,她迷上了淘宝网购,首次网购成功后,她直叹“太方便!”索菲亚介绍,在乌克兰,很多人对于网上支付并不信任,货到付款是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虽然也有消费者渐渐开始转向信用卡付款,但程式仍稍显繁琐。此外,欠完善的物流体系也十分影响购物体验。

“在乌克兰也可以上网买东西,但是没有像淘宝网这样综合性的一站式购物平台,如果想在网上买什么,只能去搜索相关的链接,再点链接进入一个页面,在页面上买,不是很方便。”有了淘宝这件“购物神器”之后,索菲亚可以将所有心仪的物品统统放进购物车,然后一键支付,再由高效的物流送货上门,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除了网购之外,索菲亚对于手机的扫码支付也是得心应手。在乌克兰,索菲亚更习惯现金或者信用卡的支付方式,但来到中国后,索菲亚也入乡随俗,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微信扫码,“我现在钱包里没有钱,可以长达两个月左右不用取现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