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世界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28日在山东济南通车 大公报记者丁春丽摄
艾森网消息:世界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28日在济南正式通车,该试验段满足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通行条件,所用的透光混凝土行车感觉与一般沥青路面相同,大小车辆均可通行,目前该公路已与充电桩相连,实现并网发电。现时的光伏公路可吸收太阳能发电,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电动汽车边跑边充电、自行融化路面积雪等技术。
《大公报》报道,28日下午,随着齐鲁交通发展集团(以下简称”齐鲁交通”)董事长徐春福宣布”世界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建成通车”,一行车辆撞开红绸缓缓驶过光伏路面。整个试验段位于G2001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光伏路面铺设长度1080米,铺设主行车道和应急车道,光伏路面铺设净总面积为5875平方米。
安全性能高于沥青路面
路面看上去像由一块块”玻璃”拼接而成,记者亲身测试了一下,用手摸了摸地面并且用脚使劲踩了踩,行走在上面比混凝土沥青地面更具摩擦力。一位开车路过的中巴车司机表示,感觉路面和平常高速一样,剎车距离和正常路面相同。
”光伏路面的设计寿命、力学参数、路用性能各项指针均高于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据徐春福介绍,该项目由齐鲁交通与同济大学、光实能源三方联合开展产学研用深入合作,自2016年12月启动,重点对光伏路面技术深化和工程应用进行产业化研究,成功将道路交通功能、发电功能集成于新型光伏路面,采用了”透光混凝土+光伏发电组件+绝缘防护”的三层结构,其各项指针均高于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
目前,光伏路面的抗滑安全、平整度等涉及行车安全的指标全部满足国家标准。并且其表面粗糙,不会形成镜面反射,更不会危及驾驶安全。
长约1公里 年发电100万度
通车仪式现场有一块黑色的显示屏,屏幕上显示该路面28日已发电1199.6度,累计发电5735.5度。该路面发电功率目前可达120-140瓦/平米,目前已实现为高速公路路灯、电子情报板、融雪剂自动喷淋设施、隧道及收费站提供电力供应,余电上网。
据光实能源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张宏超介绍,该光伏路面分布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峰值功率817.2千瓦,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度。
该路段已经实现发电及并入国家电网,光伏路面发电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已通车高速公路5700公里,紧急停车带和外侧行车道总面积为6696万平方米,铺设路面光伏设备后年发电量156亿度,发电效益152亿元人民币。
成本较高 规模生产可降低
张宏超说,即将实施的功能试验还包括电加热除冰除雪、电动汽车静态无线充电(待国家标准颁布)、动态无线充电(待技术成熟)等。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太阳能电力即发即用、电动汽车边走边充电的设想终将实现。徐春福表示,将进一步试验和探索移动充电、智慧引导、路车联动、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联动融合发展。
虽然光伏路面建设成本比普通高速公路高出不少,但徐春福指出,未来将拓展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城市广场等非机动车道路场区的光伏路面产品开发,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原材料替代升级,有效降低产品及建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