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毕业生 今年找工作,这几大就业新趋势必须掌握

2017-12-30 11:53:00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王莹)毕业好不好找工作?估计不少人的答案是“不好找”。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当下,求职季在各地火热展开,大家找工作都看重什么,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哪些新趋向,毕业生们都需get到。

  薪酬待遇虽重要,但不再是最重砝码

  正值毕业求职季,学生们穿梭在招聘会和求职网站之间,面对海量的工作机会,他们会选哪个?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高校1049名大学生,对“什么影响了大学生择业”进行问卷调查。84.12%的受访者认为工资福利是择业重要因素,67.38%、62.37%、61.52%的受访者分别认为工作环境、个人兴趣、行业前景等因素会影响他们择业。

  从调查数据可见,工资福利目前依旧是影响毕业生择业的首要因素,但与前几年的数据相比,众多因素之间的比例在逐年缩小,工作环境、个人兴趣以及行业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毕业生们的选择。

  这一判断,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支持。分析今年的就业现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认为,当代95后毕业生在就业选择问题上比较自立、自我,与传统观念相比,“薪酬绝非他们的第一选择”。他们更看重是否适合、有无兴趣等,往往将多重因素视为考量依据。比如,95后可能对企业领导人十分看重,认为“找好找对老板”很重要,因为这是企业文化的标志所在。在新一代求职者眼中,用人单位是否具有品牌效应,甚至有无偶像气质,乃至能否人文关怀等,都对就业具有决定性意义。“总之,比起薪酬,情怀、感情等软性要素同样不可或缺——这其实也是关于就业更为成熟的思维和想法。”

  不再唯北上广深论 有工作也要有生活

  很多年里,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一直是毕业生们求职时的第一工作地选择。近几年,因为很多现实原因,“逃离北上广”的现象渐渐增多,“不当北漂、沪漂,回家乡施展抱负”成为很多毕业生的真实想法。

  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推出的“什么影响了大学生择业”问卷调查里,80.11%的受访者表示择业时会关注工作所在地与家乡的距离。通过对比就业数据,经晓峰也给出了同样的判断:应届生将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的比例正在下降。一方面,国家西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激励,促进更多大学生奔赴基层建功立业;另一方面,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发展很快,出台人才计划和方案也颇具吸引力。

  的确,国家的产业梯度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地域分布结构都在转变,随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竞争成本增高,人才溢出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其他城市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年发展提供包括落户、住房等在内的多重优质保障,自然,溢出的人才就会向那些脱颖而出的二三线城市转移。理性择业、务实从业,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跟着专业走,跟着生活走,更理性考虑自身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成为年轻人选择“地点”时的重要参考。

  去广阔基层就业创业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在12月6日召开的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强调,要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曾经,毕业后去大企业大公司是很多人的选择。这几年,这一趋势发生改变,大型企业的就业率有所回落,去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比例逐年增长。

  这一趋势在全国多个省份得到体现。广东省教育厅连续两年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省共有49.3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到基层就业39.01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9.06%。201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53.5万人,超过八成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这几年,包括湖北、山西在内的多个省份,通过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湖北,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新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到艰苦边远地区的可以高定级别工资。到农村基层急需紧缺专业、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安家费补贴等。在山西,到农村急需紧缺专业(行业)就业,可享专项安家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可破格晋升职称;到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工资将“高定”;基层项目服务期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可加分、优先录取;有机会享受导师制培养并列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有创意有热情有政策 毕业就去创业

  这几年,创业持续高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了很多有梦想有干劲的年轻人以舞台。大学毕业后创业,也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在12月6日召开的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强调,要汇聚创新创业“新动能”,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资金、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

  在武汉,素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东湖高新区发布“大学生政策十条”,包括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设立“光谷奖学金”,对创业者现金出资按比例无偿资助,发放“人才住房券”……

  在山西,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每带动一人就业,将给予最高1000元的补助。

  在黑龙江,省政府投入2亿元,成立全国首家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公司,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最高可贷款10万元。

  在安徽,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

  在北京西城,本区户籍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在辖区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可以申请1000元培训补助;成功创业一年后可以申请5000元创业奖励。经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实现创业后,可以享受每年2万元房租(工位)补贴。在创业期间,根据贷款的额度、招用失业人员的数量,可以享受全额或50%的贷款贴息。

  多地出台的丰富多样的创业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梦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今年9月8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面对就业大潮,如果你有梦想有点子有热情有干劲,去尝试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