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网购江湖”云谲波诡 “羊毛党”泛滥呼吁法规跟进

2018-01-06 11:31:22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编者按

  2017年,“剁手党”依然爆发出惊人的网络购买力,不过,刷单炒信、网络虚假宣传等问题,让人们越来越关心如何放心买买买。在电商领域,一方面包括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内的立法在提速,执法在严格,消费者权益获得越来越多的法律支撑;另一方面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出现,无论立法还是执法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交易、刷单炒信、电商平台“二选一”等行为将被重罚;10月31日,《电子商务法草案(二审稿)》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电子商务法》立法进程提速,“剁手族”买买买将有更完备的法律撑腰。

  当年11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十一”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称,在“双十一”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在2017年的各大电商节日中,阿里、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遭遇超过40万“羊毛党”围剿,“羊毛党”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趋势。

  作为新兴业态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立法不断提速的同时,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刷单炒信,将被严惩

  在2017年的“双十一”,电商交易量再破纪录,阿里系平台线上销售额达1682亿元,京东下单金额超1271亿元……在庞大的数字背后,除了数亿消费者的“剁手”,还有庞大数量的“刷手”。刷单,就是网店花钱雇人假扮顾客,虚假购买产品并填写好评,以此提高网店销量和信誉,最终实现增加成交额的目的。

  为了治理刷单炒信现象,国家工商总局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不得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但对违反者仅按规定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对于庞大的刷单利益链来说,这样的处罚损失可谓九牛一毛。违法成本低而获利高,不法分子就有了以身犯险的动力。而隐蔽的刷单产业链也利用平台没有执法权的漏洞,屡禁不绝。仅在2016年,阿里巴巴就识别信用炒作相关网站179个,发现微信、QQ、YY等社交软件专门从事信用炒作的群组5060个。

  这一情况在2017年有了很大的改观。2017年6月,全国首例电商平台状告刷单平台案落槌。法院认为,简世公司组织炒信的行为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并扰乱了电商平台的经营秩序,一审判决简世公司赔偿阿里巴巴经济损失20.2万元。

  这一案件的判决不仅是对刷单炒信平台的一种警示,也对电子商务良性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标志着国家已经形成治理刷单炒信行为的法律治理体系。根据新法规定,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式,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不正当竞争,法律来规范

  今年6月18日,微博认证名称为裂帛公司创始人的汤大风发布声明,申请关闭京东裂帛旗舰店,原因是京东锁死了裂帛旗舰店包括库存、价格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导致产品超卖。

  京东随后反击,称临近“6·18”大促节点,原本已经参与“京东服装‘6·18’全品类跨店满折”活动的裂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撤出会场,并将售价提高至远超过市场售价,为消费者带来了损失,京东因此关闭裂帛京东旗舰店。

  这并非个例。近几年,每当“双十一”“6·18”网购促销节点来临,都会出现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二选一”措施的情况,即要求商家只能选择在一家电商平台做促销活动,保证产品只在该平台上售卖,并关闭在其他平台上的店铺。

  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了对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规制提到了几种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不得实施的行为,其中一条是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

  《电子商务法草案(二审稿)》也提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交易价格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

  “针对电商的新经营策略行为,不仅仅是‘二选一’问题,还有流量推广、竞价排名、搭售等问题,要求平台内经营者必须使用平台指定的物流商、广告商,必须参加其推广的促销活动等等。”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这些都是需要监管部门关注的新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表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这次修订主要是要适应法律实施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针对实践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规则。

  网购“假象”,亟待合力打击

  当当网某款品牌女装,在11月7日之前价格为152元,10日价格上调至288元,11日又降至136元;国美某款品牌空气净化扇,10月22日价格为5099元,但在“双十一”期间价格上调为5299元;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打折、满减、红包、优惠券、津贴等多种“优惠”方式叠加,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促销规则晦涩难懂……

  2017年11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双十一”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称,在“双十一”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除了假打折、假促销之外,假海淘也在2017年受到社会的关注。2017年5月,国内某知名视频媒体曝出几大快递公司与假货制造商“携手”蒙骗购物者的事件。本是福建某地制造的假冒运动鞋,通过虚假的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却摇身一变成为海外代购的“世界名牌”。

  针对网购“假象”痼疾,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要求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境执法协作,提升监管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在网络交易监管中的研发应用。

  “羊毛党”泛滥,呼吁法规跟进

  “羊毛党”这个群体在2017年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指的是针对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高额奖励的人。从最初的抢夺免费福利和优惠券,到近年来扎堆P2P网贷平台,再到聚集在电商平台上,“羊毛党”也逐渐从分散个体向组团集聚发展,形成了有组织、有规模、有分工的职业“羊毛党”,甚至发展出了完整、成熟的产业利益链。尤其是随着电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购物促销活动越来越多,“薅羊毛”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阿里聚安全2016年报》,在2016年的各种互联网业务活动中,缺少安全防范的红包或促销活动,大都被“羊毛党”以机器或者小号的方式将让利产品抢到手中,并通过高价售出等形式赚取差价。

  电商平台对于“羊毛党”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平台、商家给予消费者的让利被“羊毛党”薅走,损害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羊毛党”的到来又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平台聚拢人气。

  “目前国家对于‘羊毛党’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任张帆表示,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与升级。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认为,“羊毛党”在电商平台上不易判断,这也让电商领域打击“羊毛党”的步伐会相对慢一些。而且由于“羊毛党”与电商平台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想要单独通过电商平台来打击“羊毛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行业与企业共同努力才行。同时,平台应该进行产业升级,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精准营销,而非靠原始的促销手段来获客,这样才能大量减少“羊毛党”数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