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爱心菜”难解市场的结 农产品滞销如何更好消化

2018-01-14 11:24:3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最近有一则信息在朋友圈刷屏:河南范县2万亩有机藕滞销!不让好藕烂在地里,许多人伸出援手,展开爱心助农大行动,缓解农民燃眉之急。好消息令人暖心。在欣慰、点赞之余,也有必要静下来思考:农产品滞销,如何更好消化?

  这不是个案。近来,爱心土豆、爱心萝卜等事件接连上演,背后折射出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无奈。如今,农产品供求矛盾变了,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阶段性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种多了,菜贱伤农;种少了,菜贵伤民。“种什么、种多少”,这个看似某个产区、某些农民一季接一季的押宝题,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课题。

  “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道理简单,做起来却不易。这些年,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国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3,但大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实力不强,重生产、轻市场,往往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产多了烂市,又一哄而散。一些地方政府习惯大包大揽,调结构不做调研,上产业贪大求快,也埋下了市场隐患。市场的结没解开,产销难对路。土豆不行改大棚菜,白菜不值钱改种水果,别人赚得盆满钵满,自己跟风连连赔本,这样的案例不少见。

  解决农产品卖难,根子是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这既要一场生产力调整,也需要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爱心菜”这样的临时措施,只能解一时一地问题,要除病根,还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种什么?选准优势产业。一个地方资源禀赋如何,产品优势何在,市场渠道怎样,都需要科学规划、认真考量。从跟风到合理布局,从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变主动出击,突出特色,找准市场,这样发展起来的产业才脚步笃定,对于市场行情涨落更冷静。同样是种藕,湖北汉川的产品从鲜藕到籽莲、藕粉,市场不愁卖。同样是土豆,甘肃定西人把它做成百亿元的大产业。可见,找对路子,下足功夫,一步一步把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就能具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底气。

  怎么种?抱团闯市场。摸行情、树品牌,靠小农户单打独斗不行,只要新型主体不要农民也不行。农业产业化,要从耕种收到产加销,建立起利益紧密联结的产业链,让各类主体充分参与现代农业,各司其职,各归其位。龙头企业擅长市场,做好产销衔接;合作社擅长管理,组织生产;农民擅长种植,负责田间管理;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理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地头到市场,信息传递有效,生产组织有序,让农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政府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引导农民、服务农民、帮助农民,但不能强迫农民。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调到位。培育一个成熟的产业,叫响一个品牌,需要三五年、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当前重点是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政策体系。缺资金,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联动;缺信息,加强市场分析、预警等服务;怕风险,加强政策性保险支持。从田间到餐桌,帮助农民解决现实难题,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市场千变万化,行情注定会起起落落。只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让新型主体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更加成熟,农产品滞销的遭遇也会更少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