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心酸!近3成小学生每天写作业要花两个多小时

2018-01-19 14:23:45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孩子们每天花多少时间写作业?一般孩子都参加多少个兴趣班?他们有没有在家做家务?愿不愿意帮助他人?对社会事务、新闻报道关不关心?近日有一个统计报告,可能会让很多父母们看了又喜又忧。

1月18日,《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由中国儿童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通过全国7个城市(北京、无锡、安阳、贵阳、广州、哈尔滨、德阳)的884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数据。

儿童参与是指儿童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广泛的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及文化生活中,接触真实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获得丰富和均衡的生活体验和教育实践,从而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增强自信。

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累不累?

完成作业的时间——

报告显示:对小学生来说,52.4%的小学生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作业,近30%的小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来完成作业;对初中生来说,只有22.1%的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54.6%的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做作业,更有15.7%的初中生要花3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来处理作业;在高中阶段,仅有12.9%的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72.4%的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41.2%的学生要花3个小时以上。

放学后玩耍的时间——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放学后几乎没有和朋友玩耍的时间,其中,小学生是54.6%,初中生是61.4%,高中生是66%。

是否参加补习班——报告显示:48.9%的中小学生都参加了和学校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补习班。其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比例为49.2%,初中生是51.7%,高中生是45.9%。

是否还参加了兴趣班——报告显示:接近两成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兴趣班,同时有25.3%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补习班。

孩子们是不是太累了?

那么,孩子们是否愿意和父母们交流呢?报告显示:在家庭参与方面,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单一。90%以上的父母都会和儿童谈论学习问题。但是,有31.5%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怎么交朋友,33.6%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26.3%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怎么用钱,38.6%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什么是爱,47.8%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那么,孩子们都和谁交流?报告显示:有94.8%的中小学生在本班都有好朋友,而经常和邻居说话的中小学生比例不到30%,甚至有14.5%的中小学生从来没有和邻居说过话,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和外国人说过话。这些数据说明当下的儿童社交更多局限在同学中,缺少与邻里甚至是更大范围的人群的交往经验。

报告还显示:75.9%的中小学生有专用的手机,52.7%的人有自己的电脑,85.5%的人有QQ号,70.9%的人有微信。看来,互联网给了孩子们很多空间。

对社会事务,孩子们是否关心呢?报告显示:有26.7%的学生从来不看电视新闻,43.2%的学生从来不看报纸新闻,28.8%的学生从来不看网络新闻。

当然,很多孩子也还是对一些公共事务感兴趣的,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环境问题(69%),其后依次是中国社会问题(63.4%)、国际政治问题(57.7%)、本地社会问题(53.5%)。

孩子们也很有爱心——报告显示:有52.2%的人当过志愿者,73.9%的人捐过款。

总体而言,孩子们和父母也相处得不错——报告显示:每年和父母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国内旅游、国外旅游的比例分别为57.3%、65.7%、69.7%和26.7%;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在3天以上的比例达59.8%。

针对孩子们的这些反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尤其是父母、老师们,该做些什么?

此次调查的研究人员有几条建议:

一、加强国家儿童工作体系中儿童参与的顶层设计。例如我国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都已经关注儿童参与,但是在现实中还是存在家长不敢让孩子参与、孩子没有条件参与或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建议通过政策立法上的努力,为儿童参与营造安全、有支持的环境。

二、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动儿童参与。尤其是学校可以开设更多与生活、与儿童兴趣发展相关的主题课程,增加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家长要了解与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安排好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体育锻炼、游戏娱乐、课外交往等内容,尽量使儿童生活丰富而均衡。

三、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应大力推广校外教育机构与各级学校进行合作的模式,强调校外教育在更新、补充甚至冲击学校教育传统方面的价值。也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外补习机构的监管,规范其办学行为,使其提供的商业性服务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关注“互联网+”对儿童参与的影响。要努力避免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造成所谓的数字鸿沟,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学校围墙,把更广大的世界呈现在儿童面前。同时,也要加强对儿童网络参与的保护与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防沉迷系统建设,提高儿童网络媒介素养,严格打击和惩罚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行为,保护儿童的网络隐私、信息等方面的权利。

五、推动儿童参与的学术研究和观念普及。对儿童参与的全面深入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加大关注度,在思想上和理论上进一步澄清、丰富和发展对儿童参与的认识。

六、持续监测儿童参与状况。目前我国有关儿童参与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对于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仍缺乏持续监测。基于此,我们建议对儿童参与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当代中国儿童参与状况的演变,是影响下一代中国公民素养、影响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大问题,需要予以持续、专门的对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