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公考培训机构押题:大数据库+“福尔摩斯”般推断

2018-04-04 21:28:1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标题:培训机构押题,真有那么神吗

  有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押中题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一直能押中

  入围面试的考生来报名,培训机构只会招一个,排除其他竞争者

  某地公务员考试考生众多。新华社资料照片

  业界知名度、押题率、口碑、收益……无一不与考中率密切相关。

  这成为公务员考试考生们选择培训机构最为重要的参照——考生要考分,机构要赚钱。

  目前,重大考试泄题可能性极小。怎样才能尽可能押中题呢?

  钱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市场占有量较高的培训机构,不但有自己的大数据库,而且会根据相关考试机构、用人单位的关键人员动向等各种门道,来推测出题“套路”以及应对方式。

  大数据库只是基础

  2017年底的考研数学考试中,有考生称存在泄题嫌疑,随后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和讲师进行了调查。最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回应:此消息不实。

  押题率,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培训机构以及考生们最为关注的要点。考研如此,考公亦是。

  近年来,各大培训机构都会在宣传中提及押题率。

  那么这押题率到底是源于培训机构棋高一着,还是真的有泄题嫌疑?

  “其实今年的国考,我们就押中了考题。”浙江某培训机构负责人王敏的办公室里,他跟记者坦然聊起2017年底那场倍受舆论关注的研究生考试疑似泄题事件。

  在他看来,如今凭借机构培训,在实考中考生押到考题并不鲜见,不论考公还是考研。他们几乎每年都会有此类情况,也因此被调查过。“当然这些考题也不可能一字儿不差押中,只是大致类似。难的不是一次两次押中,而是你要一直能押中,这才是本事。”

  他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自己的一套大数据库。

  记者了解到,国内各大培训机构最初只是将大量考题汇总起来供学生刷题,再借助讲师指导来提升学生在刷题时的速度和准确率。

  他举例:今年考公政策出台后,根据变化,他们公司组织了数百人集中研究,调整考试培训模式和考题方向。

  但事实上,仅凭这些调研和大数据库并不足以支撑各个培训机构,更何况大部分培训机构并无太多的人员、资源实力。

  于是,能准确把握可能的出题人员的动向和个人特点,就成为某些培训机构公关人员的重要工作。

  “福尔摩斯”般推断

  那么,这些机构在无法直接获取信息的前提下,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推测出题者或考官的?

  作为国内知名考公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张凯的从业履历让他在行业内名声鹊起,成功关键便是他拥有大量“资源”,以及时刻对这些“资源”的关注。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要关注一批就职于各用人单位的关系对象。并且,他们对这些“资源”的动向,都有着如福尔摩斯般的敏感,特别是在考试政策、时间等关键点公布的前后。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我们基本能预计到国考和各地公考的时间。”张凯发现,每当这些考试时间临近,有些往年参与公务员考试出题或监考的人员,就会“消失”一段时间,“比如他们的朋友圈会突然停更、电话打不通等。”

  这就预示着“消失者”可能已被抽调去出题或接受考官培训了。

  记者从多个培训机构了解到,他们确实会根据某些机关单位人员的出现频率,来推断这些人是否被组织去封闭出卷或接受考官培训。并借助对这些人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消失者”曾经出过的题目,以及他们个人的关注偏好、出题倾向,评估出有可能出现的考试题目或角度给考生,“从正面获取考题或面试官名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推测一些线索”。

  此外,考卷并非临时印刷封存,而是会提前数周。所以只要考试时间一公布,培训机构团队又会根据经验查找各大时间节点,结合各节点期间的各大政策热点等信息,来估量考卷中有可能出现的政策性或事件性考题走向。“很多都会出现在考题里,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蛮有效的”。

  神秘的授课老师

  以上形式主要还是侧重于笔试环节。而面试环节,则套路更多。

  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些公考培训机构在面试名单出来后,会有“职位保护”招生策略。

  一般而言,一个岗位的面试入围者会是笔试前三名。参考这种策略的培训机构,按照报名顺序,就只招收该岗位三名入围考生中最早报名的一个,为最早报名的考生排除同岗位竞争对手。

  进入培训机构后,同一系统或同一岗位,但不同地区的考生会被纳入同一个班级。

  不同班级授课讲师级别档次不同,有的甚至是一对一服务,这取决于考生所选择的培训套餐价格。这些套餐价格从每人几千到数万元不等,受培训时间也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记者了解到,主力套餐一般都在15000元上下,这个价格报名者最多。

  此外,和笔试培训一样,各大机构也会暗中观察一些“资源”的动态。不过在张凯看来,以上这些在业内还都算正常,关键在于培训过程中,最后几个阶段的“授课老师”是谁。

  在最后冲刺阶段,比较有实力的培训机构会为每位考生提供模拟面试,全部按照实际面试的场景来布置,甚至模拟面试中的面试官,也很有讲究——国内一些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培训机构,都请一些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来授课,当然不可能是招人的单位。

  这些被邀请来的老师中,有的曾当过面试考官,有的是曾在考生的面试单位工作过的“校友”。他们熟悉用人单位的思路和工作性质。

  这些人具体是谁?在哪些单位?什么岗位……这算是每个培训机构的行业机密之一。

  在一些培训开展的同时,培训机构也会有意识地教授考生掩饰自身接受过培训的语言技巧。

  虽然套路满满,但王敏觉得,这些做法甚至有反作用,“市场能给予考生更详细科学的培训,考试院也就必须提升自己出题水平,才能避免被市场看透。同时,面试官又哪有吃素的,这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王敏外均为化名)(记者 陈伟斌 俞任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