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让文物“活”了起来

2018-04-14 14:33:4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领养文物,来山西吧!

  山西博物院门票上的鸟尊为该院镇馆之宝,是晋国晚期青铜杰作。 梁婧 摄

  充分认识文物的多元价值和多重作用,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文物资源利用途径,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2017年4月12日,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山西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并给出了宋元瓷枕烧造窑场在山西的答案。3天后的4月15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文明守望工程”正式启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一年来,九大项目全面推进,山西特色的共保共享局面正在形成。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均位居全国前茅。文物资源丰富,文物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是山西独特的省情。今天的山西,已不满足“地上文物看山西”,给力的政策、创新的制度、多元的守护,让山西文物“活”了起来。

  探寻文物保护路

  古交千佛寺、高君宇故居、严香寺、山西私立晋商学校旧址……4月9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启动“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与传播能力建设”项目,为太原市166处文物景观向社会公开征集解说词。让不会说话的文物“活”起来,实现对外开放文保单位解说词全覆盖,这是山西“文明守望”的一个侧面。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仅仅把文物当作稀世珍品“保”下来是不够的。充分认识文物的多元价值和多重作用,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文物资源利用途径,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文明守望工程’的实施,是山西省在文物保护利用机制方面进行的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告诉记者,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精心策划了“众手搭”“巨手擎”“妙手集”“千手护”“巧手创”“小手托”“顺手帮”“联手助”“携手援”九大项目。“山西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全省拥有地上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13405处归属文保单位,40470处无人看护。仅靠政府无法完成这些文物的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物遗产,实现‘政府保护’与‘社会保护’并重,对山西这样一个文物大省显得尤为重要。”雷建国说。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尝试,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势头初显,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一年来,“众手搭”营造社会氛围,山西省文物局面向社会征集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标志”,100余家媒体对“文明守望工程”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巨手擎”推进文物建筑认养,已有35处文物建筑签订了认养协议;“妙手集”推进博物馆创设,昔阳县举办了“社会人士捐赠藏品仪式”,收到捐赠藏品33件,介休市动员社会将708件民间文物捐赠给介休市博物馆,举办了历年捐赠文物精品展;“巧手创”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山西博物院成立了山西晋观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了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性文化经营的途径。其余五个项目也都在顺利推进,如“千手护”项目,在部分市县已实现了文物保护巡查全覆盖;“顺手帮”项目,黎城县成立了由30余名老干部参加的文物保护志愿队;“联手助”项目,实现了榆社邓峪唐代石塔从台湾中台禅寺的顺利回归;“小手托”项目,初步建立了山西博物院青少年教育制度、项目标准和项目库;“携手援”项目,已在国内各地以及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多个文物联合展出,开展了“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以及数字化复原等领域的合作。

  为号召更多社会人士营造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氛围,参与到“文明守望工程”中来,山西省文物局还联合山西电视台制作了大型文博类栏目《文明守望》。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刘英魁介绍,这档栏目全年共分四季内容,第一季十期节目主题是“文明守望(走进长城)——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第二季将围绕“走进文物建筑——援手文物建筑,传承文化根脉”展开;第三季将围绕“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把好故事讲出来”展开;第四季主题初步定为“走进文创世界——品文创之美展精品魅力”。希望通过记录、展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例,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让山西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晋商成为主力军

  文物归国家所有,能被领养吗?在山西,这都不是问题。著名的张壁古堡,便是山西省内较早被“认领认养”的国家级文保单位。

  张壁古堡建成于隋朝末年,是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戏台、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华夏文化精髓,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然而,从1990年到2009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张壁古堡有一半的“古代民居”消失不见,听者掉泪,闻者痛心。2009年,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领养”该古堡,并成立子公司山西凯嘉张壁古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张壁古堡的保护、开发、建设工作。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累计投资近4亿元,建成一座以张壁古堡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度假村。2015年12月,张壁古堡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景点。

  “类似的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开发的例子在我们山西还有很多。”山西省工商联宣教部部长方祥华告诉记者,山西省已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参与文物保护,除了张壁古堡,还有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兴建的推光漆器博物馆,重新修缮的清朝民办书院鸣凤书院,山西宝力集团捐资保护的太原市土堂大佛等。民营企业的参与,给山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带来生机活力,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展现出当代晋商负责与担当的良好形象。山西民营企业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先期探索和努力,为山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物保护,晋商成了主力军,这源于晋商对山西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更有政府政策的到位引导。去年3月,山西省工商联和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动员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的通知》,紧接着,山西省正式出台实施方案,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国际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营造出“众心护、众手搭、众人助”的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氛围。

  当前,山西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供选项目总共计252处,“文明守望工程”正式启动后,已经有80余家民营企业报名参与“认领认养”、出资修缮文物保护项目。其中已完工项目15个,吸引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正在施工项目6个,预计投入970余万元,拟开工项目14个。

  “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是参与‘文明守望工程’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梁荣表示,山西省工商联将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为打造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携手故宫再出发

  气清景明,春意盎然,山西和故宫博物院在前不久进行了一场约会——双方签署协议,将在古建保护、文物修复、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为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到山西,考察了太原的历史街区和督军府旧址、太原博物馆,见证了故宫文创中心落户平遥并作了专题演讲。接下来,晋中还要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故宫……

  这是一场美丽的约会,也堪称历史的约会。山西作为文物大省,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旅游火起来,似乎就应该这样登高望远,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是山西人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在三晋大地上,有着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延绵几千年不断,先进思想流传几千年不枯,艺术精华播撒几千年不散,山西历史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祖先赐给山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依托,也是助推全省转型发展、坚定三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持。”雷建国表示。

  毫无疑问,旅游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头戏,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遍地的文物,则是山西文化旅游最具价值的内容。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山西是历史文化和文物大省,但还算不得强省。譬如,古村落数量占全国第一,但古村落消失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也是全国第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在文物保护上力度还不够强,也说明保护山西历史文化,做好文物抢救、修缮、恢复等工作,任重道远,使命艰巨。要从历史文化和文物大省真正走向强省,尚需时日,必须解决好人才、技术等关键问题,争取更多的外在力量支持。山西省省长楼阳生表示,“这次与故宫博物院深化合作,就是要把山西的文物资源优势与故宫博物院的人才、技术和文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旅游业火起来。”

  丰富的山西文博资源,加上雄厚的故宫博物院人才技术力量支持,我们相信,这样的强强联合必将为山西文博事业和文化旅游带来勃勃生机。(梁婧 刘存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