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米寿”老人袁隆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告退

2018-04-15 21:37:0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我现在压力很大,有两件事一定要做好。”14日,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三亚接受记者专访,透露自己虽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依然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图为袁隆平在大会中发言。记者 胡耀杰 摄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第一件事是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在提高水稻单产的“长跑赛”上,领跑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直没有松懈。“米寿”老人袁隆平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这个目标。”

  水稻要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种子是关键。袁隆平透露,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有五个月时间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海南是南繁的黄金宝地。一般搞一个品种要八个世代,一年一个世代就需要八年。但在三亚,优越的温光资源,冬季还可以种一季,所以三年就可以完成八个世代。”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袁隆平团队在“长跑”中加入了新目标。“杂交水稻的研发方向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和优质并重。”但袁隆平强调,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追求优质。

  提起超级杂交稻,袁隆平禁不住“自夸”起来,“我的超级稻好看得不得了,大家应该去看一看。”袁隆平邀请大家去稻田里参观,“我的超级稻就是水稻中的仪仗队。”

  “第二件事就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袁隆平介绍,海水稻培育2017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在0.6%的海水浓度条件下,有一个品种小面积测产达到折合亩产620公斤”。

  中国有面积达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等地区,其中有2至3亿亩具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袁隆平设想将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算,每年将增产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多养活8000万人口。”

  据了解,1986年,中国“海水稻之父”陈日胜发现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从此海水稻的培育工作展开,取得“海稻86”宝贵资源。自2016年以来,袁隆平团队开始研究海水杂交稻,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水稻田里进行试验,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小面积测产最高折合亩产达到620公斤。目前,在海南南繁基地已筛选了一批海水稻材料,并生产了一定量的种子,将扩大范围进行试种。

  “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和海水杂交稻研发成功这两大目标,就是我的团队当前努力的方向。”袁隆平希望在2020年能够实现,届时“心满意足,可以退休了。”(记者 王晓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