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因“静”而“明” 修身养性

2018-04-21 21:35:2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地处北京西山东麓支脉的玉泉山,是自康熙朝即开始兴建的“三山五园”中的一山,同香山、万寿山并称“三山”。静明园则为“五园”中的一园。《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五有载:“静明园在玉泉山之阳,园西山势窈深,灵源浚发,奇征趵突,是为玉泉。”

  由于静明园中山上山下散布着许多泉眼,这其中最大的一眼名为“玉泉”,所以时间久了,静明园也就被称为“玉泉山”。玉泉山共占地7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3公顷。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帝下旨于玉泉山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修建行宫。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扩建的行宫初步告成,最初命名为澄心园,“澄心”二字应为“心情清静”“静心”之意。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澄心园奉旨更名为“静明园”,关于此,《清史稿》有“玉泉山静明园初为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更名”的记载。这是清王朝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行宫,也是“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群开始修建的起始。清乾隆时期,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十八年(1753年)曾对静明园又一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增建了玉峰塔等景观,并且在扩建过程中引进了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最终形成“静明园十六景”,这时也是静明园整个历史中最为鼎盛时期,而溪田课耕就名列十六景之一。

  《日下旧闻考》有载:“溪田课耕为十六景之一。园内自垂虹桥以西,濒河皆水田。”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之所以在玉泉山修建溪田课耕一景,并非是为了游玩赏景,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农事的关心,“每过辄与田翁课晴量雨”,这种行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在过去数千年时间里,中国古代社会都是以农业为基础,所谓“重农抑商”,农业自然也是历朝历代君主所关心的重点。乾隆十九年,他曾特地为溪田课耕写有《课耕轩》诗一首:“疏轩倚秀岩,俯畅名课耕。溪田带左近,引水艺稻秔。墙外即高田,禾麦千畦呈。向者偶凭窗,欣闻叱犊声。”从这首诗的意象可以想象出这样的场景:在秀丽奇石上修建起来的亭轩,其旁边即是溪田;此时,不断地有水潺潺灌入。园墙的外边就是千畦麦田。站在窗户旁边,农夫吆喝农作之声清晰可闻。《静明园内溪田课耕图样》可以说是对这首诗的一个鲜明对证:溪田课耕四周除东向外,可谓山石环抱,正对应了“疏轩倚秀岩”;而它的南边越过花砖宇墙就是一大片河泡。据载,乾隆十九年的时候,园墙外尚且是广阔的农田。乾隆二十四年之后,开始从静明园西墙到沼泽地之间修建高水湖,并且在高水湖旁边修建养水湖,此处的稻田便不复存在了,代之以附近开辟的新稻田地。

  国家图书馆馆藏样式雷图《静明园内溪田课耕图样》纵65厘米,横49.5厘米,图中采用不同设色绘制出河流、山间小径、山岩和大山的轮廓,全图样居中为本图主题溪田课耕,四周环绕花砖宇墙;溪田课耕右方红底黑字手书:“溪田课耕殿一座三间,各面宽一丈,进深一丈四尺;前后廊深各四尺;小檐柱高一丈;台明高一尺二寸。”下方黄底黑字手书:“南北院当一丈六尺。”溪田课耕东北方向为值房,值房下方写有“值房一座三间,各面宽一丈,进深一丈二尺;高八尺;台明高一尺二寸”的介绍。溪田课耕的西南方向则为平台值房,值房的西、南两边分别写有“东西四丈五”“平台值房一座三间,面宽一丈二,次间各面宽九尺;进深一丈二,尺柱高八尺,台明高八寸”和“南北地基三丈”的字样;图样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分别写有北、南、西、东。黄底黑字为原有之建筑或事物;红底黑字的内容为准备扩建的建筑。全图样风格简洁、明快,比例真实、准确,体现了绘者较高的绘图水平和素养。

  玉泉山之溪田课耕位于京西玉泉山山麓的西部,在水城关以西的园墙之内,在清朝时期时,是一片河泡和稻田。这在图样中也同样有表示:在全图的左上角,清晰可见黄底黑字的“河泡”二字。在河北岸的山麓,则建有一座课耕轩,这里便是“溪田课耕”一景。

  除了溪田课耕之外,《静明园内溪田课耕图样》左侧位于“山道”和“大山”之间的“迸珠泉”则是玉泉山有名的泉流。迸珠泉在课耕轩以西、距河岸不过六尺五寸的距离。乾隆皇帝还为泉畔一座名为真珠船的水榭题了一首同名的诗:“青蒲戟戟石磷磷,错落倾来万斛珍。最是松风萝月下,夜深仿佛见鲛人。”据相关数据记载,直至20世纪50年代,迸珠泉的流量依然有0.06至1.15立方米每秒。

  静明园以山景与清泉闻名。“静明”二字出自《庄子》《庚桑楚》篇:“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心神端正就能保持宁静,常保持宁静则内心明澈;明澈的内心则把人引向心灵的虚空;而心灵虚空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静明”指人所向往的一种内心境界,以此为园名,表达了统治者希望于此处因“静”而“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