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就业?创业?82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人生抉择

2018-04-24 19:35:39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又逢一年毕业季,每年的这个时间,高校毕业生的去向都会引发社会关注。今年,又将有820多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们在创业和就业之间会如何选择?同时,对于近年来社会上“就业是创业前的必修课”这一观点,又该如何看待?

选择创业还是就业?

“我有创业的想法,但感觉时机不太成熟,还是先找一份工作,熟悉一下社会环境再看吧。”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告诉中新网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近9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其中26%的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

2017年9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

张源2011年考入四川大学,在校期间,他曾多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并斩获奖项。在不少同学眼中,张源一直都和创业联系在一起。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张源并没有选择创业,在他看来,社会资源的缺乏、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欠缺仍是他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他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准备锻炼自己,并想借机看看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否有市场需求。

2017年6月,在咨询行业历练两年的张源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凭借自己精心准备的项目,他不但顺利拿到了投资,还得到了天津市的落户资格和企业免税优惠。

如今,创业即将满一年的张源组建了5人的团队,并在市场中分得了自己的一杯羹。张源说,创业后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项目可以逐渐成长起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但我也常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张源告诉中新网记者,创业后工作强度突然加大,压力大了很多,根本无暇兼顾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创业梦,为了团队里每个成员的努力,我都不能有一丝懈怠。”

就业是创业前的“必修课”?

虽然毕业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但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近年来,社会上有声音称,对于初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就业是创业前的“必修课”。这种观点应如何看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毕业生选择创业,理性很重要。在他看来,不少毕业生选择创业存在冲动,在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没有足够的创业能力的前提下就选择创业,这样的风险会比较高。

但他同时也认为,“必修课”的说法并不准确。“创业之前不一定要找稳定的工作。有的学生在学校就很关注社会环境,也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对于这种能力和资源都具备的同学,创业是一个好的选择。”储朝晖说。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则告诉中新网记者,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进入社会时间短,对市场的了解也不够清晰,最好先通过就业观察市场、聚集资源,从而为创业积累经验和能力。

同时,他还称,创业意愿比较强的同学最好选择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进行创业,因为这类城市的创业环境相对成熟,创业者有好的项目,其他的市场推广、风险投资的机会都比较多。

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对于毕业生来讲,最关键的还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科科长黄飞凯对中新网记者谈到。

此外,他还说,就业和创业侧重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差异,没有绝对化的优劣,真正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更适合的那一个。希望同学们不要跟风,要对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仔细思考。

北京一家公司招聘工作负责人告诉中新网记者,她接触到的很多应届生求职者都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少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也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了解,这样的求职者自然会缺乏竞争力。”该负责人说。

对此,储朝晖建议,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其一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志向、优势和潜能。其二则是要找到社会的需求,清楚自己的优势是否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储朝晖建议,毕业生要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先把大的发展方向定下来,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顶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