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市首套“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通州上岗 路口大屏幕“直播”

2018-04-25 23:04: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行人闯红灯 路口大屏幕“直播”

  4月24日,闯红灯违法行为警示设施正在抓拍闯红灯的行人,被抓拍的违章者照片显示在屏幕上。新京报实习生 陈婉婷 摄

  “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停止线内。”近日,在通州区九棵树东路和梨园北街十字路口出现了一个新型“闯红灯克星”。新京报记者昨日从通州交通支队了解到,这是全市首个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警示设施,这一新设施会把闯红灯行人的图像抓拍下来,即时显示在路口的大屏幕上。据了解,闯红灯违法记录未来还计划与个人信用挂钩。对道路行人实现警示和惩罚作用。

  昨日,通州区九棵树东路和梨园北街十字路口西北角,一块由大屏幕、摄像探头和喇叭组成的新型违章抓拍系统被设立在街头。

  由于九棵树东路是通州区内一条主干道,双向七车道,贯穿南北的人行横道距离较长,因此每当交通信号灯亮起时,会有行人想抢行。这一新型设备的摄像探头正对人行横道,如果有人闯灯,系统就会响起提醒声音,大屏幕也实时播放斑马线行人的画面。

  记者体验发现,当红灯亮起时,踏上第二条白色斑马线,便有人行道一侧的喇叭会响起“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停止线内”的提示音。

  就在体验过程中,有两名过路女子不顾身旁人的劝阻想闯红灯,结果刚走了两米,便触发了警告音,两名女子赶紧捂脸退回路边。而如果有人在系统提示音响起后仍然不退回,系统会一直发出提示声音。

  对于这套新设备,通州区交通支队介绍称,这套系统不但可以语音提示,还集成了视频抓拍功能。

  通州交通支队科信科交警赵立介绍,这套智能系统集成了红绿灯、视频抓拍、存储、显示屏等科技设备,不仅能循环播放“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停止线内”的语音提示,行人闯红灯也会被自动抓拍视频和照片并记录存储、即时显示在路边大屏幕上。

  据介绍,目前该设施仍处于调试阶段,今后有望在整个通州区推广使用。

  追问

  1 抓拍闯红灯行为是否涉嫌侵犯隐私?

  公示属于处罚方式,与违法行为程度相等

  据通州区交通支队介绍,设立“行人闯红灯现场曝光屏”,一旦有行人过马路时闯灯越过斑马线,整个过程不仅会在大屏幕上现场直播,还会有电子语音大声提示,对闯灯越线行为起到警示和制止作用。

  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公益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凝表示,虽然行人闯红灯是轻微违章,但毕竟是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应有相应的处罚。通过某种渠道进行公示属于一种处罚方式,至于公示到什么程度应该与违法行为程度相等。“比如用大屏幕将违章行为的照片闪一下,进行警告是没有问题的,也并非长时间悬挂违章者照片。”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认为,交管部门借助技术手段对违规的行人进行警示,对社会上所有存在可能违章的人也起到了惩戒、警示的作用,事实上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另一方面,陈艳艳认为,对于这种新技术的尝试也存在难题,成本是首要考虑因素。“这个事情最广泛作用是进行教育,建立设备提醒、抓拍闯灯行人,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让人们有遵章意识。”

  2 闯红灯记录能否与个人信用挂钩?

  可识别同一人多次违章 系统仍处调试阶段

  此次安装的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警示设施技术负责人董继贤表示,安装这套设备在全市尚属首次。目前只是进行试点,今后在通州区推广后可以形成大的联网,通过抓拍累计闯红灯行为人的闯红灯次数,积分记录将与个人信用挂钩。但目前,这一系统仍处调试阶段,尚未开始正式推广。

  积分记录将与个人信用挂钩,这一点是否有可操作性?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公益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凝表示,从技术角度,目前的人像识别技术很成熟,从后台可以轻易识别同一人是否多次闯灯。

  刘凝认为,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是可以做到的,“记录了一次闯灯没问题,但是一百次的话,就可以看出个人信用有问题了。”刘凝称,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信用识别系统之外,比如在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可以参考你的个人交通违章记录对你个人的信用综合考评,促使交通参与者不得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背景

  加强科技应用,同步治理闯红灯违法行为

  2013年4月,北京市对行人闯红灯现象开罚,其中,对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对非机动车闯红灯罚款20元。对于不听劝阻强行闯灯的行人和骑车人,走到路口对面的“终点”时会被交警处罚。近年来,为防止行人闯红灯现象,北京警方除了定期进行宣传,在人流量大的路口还会有协管员、志愿者指挥行人按信号灯行走。

  日前,公安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深化拓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顺畅出行。与此同时,公安部也对非法闯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提出同步治理要求。

  “下一步,我们在现场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将加强科技应用,同步治理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公安部交管局秩序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比如试用闯红灯抓拍警示设备,探索试行曝光违法人员部分信息或者通过事后约谈、通报、追查等方式,予以有效查处和震慑。

  专家说法

  “行人闯红灯”为何屡禁不止?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认为,过马路闯红灯首先是一种从众心态,其次人们觉得行人闯红灯是一种轻微的违章行为,“意识里觉得不需要一定去遵照”。此外,从道路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有的路口太长太宽,红灯过长,步行者等候的时间过长,也会促使人们有闯红灯的冲动。

  目前很多路口设置了交通协管员来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陈艳艳认为,执法的人力成本很高,应该避免大规模集中执法,往往集中执法后,人们恢复了原来的“违章常态”。一个好行为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论是教育还是处罚都是加深记忆的过程。

  陈艳艳介绍,日本通过严格的教育,把安全教育从小就进行灌输,让遵守交规变成一种人们的自觉行为;而新加坡则是以严惩著称,人们的违章成本很高,“属于罚出来的规矩”。

  案例

  “集赞”免处罚

  4月19日,连云港东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查处行动,此次行动要求违法当事人将自己的违法行为发到微信朋友圈曝光,待集满20个赞后,方可免予处罚,或者选择缴纳罚款、抄写交通条例等处理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查处行动当天从上午9点至12点,共有30余人因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被处罚,只有8名违法者选择了在朋友圈“集赞”的处罚方式,多数人则愿意主动缴纳罚款。

  水雾喷射提醒

  为了防止行人在过马路时闯红灯。湖北黄石大冶街头近日出现一种智能道闸,学名“行人过马路激光彩虹道闸系统”,由激光彩虹设备、红绿灯提示设备和语音警示设备组成。行人横过马路时,不仅可以看得见红绿灯,听得见语音提示,还能真实感受到水雾的喷射提醒——当行人闯红灯时,系统会发出 “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通行,通行危险”的语音提示并自动喷射水雾。(刘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