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走!坐铁路“公交”去

2018-04-25 23:04: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焦作4月25日电(陈俊松)一个是跨越黄河、驰骋华北平原的城际列车,一个是穿山临涧、驶在巍巍太行的绿皮慢车,两者等级、设备、速度等全然不同,不过在旅客和铁路职工的口中,却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它们——铁路“公交”。

  高速和普速列车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铁路运输系统,对应两者,铁路“公交”也有两种不同的“打开方式”。

  “公交化”密度 城际铁路欲将大省变“小村庄”

  上午9时52分,C2876次城际列车从郑州站驶出,仅仅34分钟后,列车就稳稳停靠在78公里之外的焦作站。34分钟的车程无疑会“跑赢”许多市内通勤时间。

  C2876次城际列车进郑州站。(4月24日摄)新华网陈俊松 摄

  尽管郑州、焦作两城直线距离不足百公里,不过2015年6月郑焦城际铁路开通之前,两地民众往来却都要“颇费周章”。

  “2015年前乘坐既有列车,两地需要绕到新乡,78公里路程变成143公里,运行时间达2小时11分钟,且1天只有1趟。” 郑州客运段高铁三队列车长冯旭静说。冯旭静是焦作人,在郑州工作,她对回家的曲折深有体会。

  “(以前)无论是哪种交通方式,都需要两个小时以上,回一趟家很发愁。”冯旭静说,以前是一两个月回家一趟,现在则是每天回家。

  从两个多小时压缩至半个小时,城际铁路不仅缩短时间,更是改变了许多民众的生活方式。 郑州的商业、就业优势等与焦作的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互补,打造了一条突破城市边界的重要通道,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候鸟族”数量不断增加,两个城市从未如此融合。

  郑焦城际列车座椅为一排四座,靠近车门位置设置有扶杆。(4月24日摄)新华网陈俊松 摄

  为了缓解客流压力,今年2月10日,郑焦城际列车启动“公交化”运营模式,动车组也由原来的CRH2A型换为CRH6A型,每天运行19趟。

  新型动车组每排座椅由5座改成4座,并取消了一等座、餐车和电热水设施。和公交地铁相似,车厢无座号,全程不对号入座。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车厢内部设置了扶手,方便旅客扶握。这就意味着宽敞的车厢为站着的乘客预留了很大空间。

  城际铁路深化了“同城效应”,城市间不再以山河为远,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大潮加速。除郑焦城际外,河南还有多条城际铁路正在规划建设。“将来,河南这个大省就变成了一个大村庄,到哪都是半个小时的路程。”冯旭静说。

  “公交化”站点设置 “小慢车”穿行大山深处

  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过去几十年的标志。随着高铁和城际路网日益密集,绿皮车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绿皮车已无用武之地。

  两位老人在列车员帮助下登上6905/8列车。(4月24日摄)新华网陈俊松 摄

  下午2时10分,6905/8次旅客列车停靠在太焦线上一个没有站台的站点,许多村民提着框,已经等候多时。两位老人跨越铁轨,在列车员的搀扶下上了车。如此情形一下午并不少见。

  6905/8次旅客列车从新乡站始发,终点站是长治北站。短短232公里需运行5小时41分,这意味着平均时速不足45公里。

  6905/8列车穿山越岭。(4月24日摄)新华网陈俊松 摄

  快进入山西时,列车逐渐驶向太行深处,两侧群山环绕,多有峭壁。青山秀水,此时却让山中民众行路艰难。“从家门口”过的6905/8次列车因此是沿线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6905/8次列车有20余站,站站皆停。多个车站为乘降所,没有专门的售票人员,乘客先上车,后补票。票价最低4元,跑完全程要27.5元,远低于始发至终点两地的汽车票价。在村民的眼中,这趟车无异于一趟“铁公交”。

  “平常时间,这趟车大约会运送四五百名乘客。”列车长谷新勇说,一旦遇上周末或特定日期,比如村里孩子去城里上学,乘客数量就会大增。

  谷新勇在这趟车上已工作21年,他对每个站点村民带上来的农产品了然于胸。“获嘉带来的是花,长治北是菜,月山和清化的村民种姜比较多,焦作出名的是铁棍山药。”谷新勇说,以前沿线民众做小买卖的几乎都坐这趟车,为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6905/8列车内。(4月24日摄)新华网陈俊松 摄

  一位卖自种山药和生姜的村民是列车员的老熟人了,他从月山站上车,目的地常年是晋城。“过去像我一样的卖山药和姜的最多时每天有近200人,现在每天也有十几人。”他说,这趟车很方便,是很好的交通方式。

  因为绿皮车的稀缺性和游客对山区慢生活的向往,6905/8次列车越来越知名。众多游客也为沿线村民增收带来另一种可能。“天气好的时候,一些附近景色好的乘降所一天上下游客能有好几百人。”谷新勇说,由于担心游客安全,一个乘降所因缺少必要的管理职工,近期无奈对旅客关闭。

  6905/8次旅客列车是河南最后一列跨省“慢火车”,即将迎来运行的第六十个年头。这趟“小慢车”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唤起不少人对铁路的亲近感,也承担着与高铁互补的社会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