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各地引才如何避免恶性竞争?有地方扶持政策难持续

2018-04-27 21:02:0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引才,要过这几关(记者手记)

  这一轮招贤纳才,很多城市将解决户口、发放住房补贴作为重要政策手段。户籍政策宽松无疑有助于人才流动,但落户之后还会有哪些新问题?

  中部某市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提出大学毕业生可以市场价八折购房、租房,并与企业会商后定下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在这些政策影响下,该城市去年落户人数增幅近6倍。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速不协调,部分留下的大学生找不到满意工作,有的因为收入低,落户半年后又离开。

  “政府虽然设定了最低年薪,但只是指导性意见,有的公司并未执行。”毕业后选择留在该城市的小李说,作为行政文员,他月薪只有3500元,当发现自己与其他城市的同班同学相比收入差一倍时,决定换份工作。“‘零门槛’落户的留人效果很好,但留下来没有发展的机会,很容易让我们失望。”小李说。

  还有的城市招才时许诺满满、招来后不管不问,扶持政策难以持续。实际上,相比引人,如何用好留下来的人,减少人才流失更关键。东部某城市一位人才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市猎头挖走的人才平均年薪60万元,引入人才年薪平均20万元。而导致这种结构性流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城市环境,二是就业观念。比如,该市某研究所有一个专利,和省内企业洽谈转化,要价1000万元,企业不停还价,最后砍到100万元还觉得多,不了了之;东南某省民企看上项目后,直接开价5000万元,项目落地给当地带来很大效益。民营经济发育不充分,使创新人才“流出严重”与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并存。与此同时,该市年轻人偏爱看似稳定的工作,这位人才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介绍,同一时期,为该市“市长公开热线”采取劳务派遣方式录用60名接线员,有500人报名,而为民营科技创新企业招人,应者寥寥,“有人才找不到用武之地”与“有用武之地招不到人才”并存。

  各地竞相引才有助于人才流动,但如何避免恶性竞争?记者在中部某科技园区采访发现,个别在园区创业成功、崭露头角的企业,接到其他城市抛来的“橄榄枝”后,向园区提出更高的扶持要求,得不到回应后就“另攀高枝”。有时,仅靠“情感留人”却难抵一些城市的“财大气粗”。

  “从根本上看,人才流动是好的,能激发活力,所以,做人才工作要跳出一地一域的利益考量,从优化社会资源整体配置的大格局出发。”东部某市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认为,关键在让人才发挥最大效用,如果一个地方有人才孵化的优势,就应该强化其优势,与人才流入地建立培养成本合理分担、创新成果共享的机制。而对于引导人才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流动,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