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照顾“植物人”儿媳18年 7旬婆婆对她胜过亲生父母

2018-05-30 22:33:30 信息来源: 华西都市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邵学英老人为儿媳陈俊梅按摩。

  照顾“植物人”儿媳18年 婆婆对她比女亲

  眉山好人邵学英:当儿媳开口喊“妈妈”时,我激动得哭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虽然唱的音调不对、歌词也不对,但73岁的邵学英觉得,能听到儿媳陈俊梅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这18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2000年,眉山市青神县青城镇游滩社区6组村民陈俊梅,因车祸脑部重度受损,一度成为“植物人”。为了养家糊口,陈俊梅的丈夫和公公外出打工挣钱,照顾陈俊梅以及一个3岁孩子的重任,落在了邵学英一个人肩上。

  为儿媳穿衣洗脸、翻身按摩、清洗大小便,邵学英不厌其烦的精心照料终于感动了上苍:13年后的一天,陈俊梅望着邵学英,努力喊出了两个字“妈妈”。现在,虽然陈俊梅已恢复部分行走能力,但邵学英还是得像照顾“小朋友”一样照顾她。

  /横祸/

  儿媳成为“植物人” 婆婆一家不愿意抛弃她

  2000年正月初十,当邵学英一家人还沉浸在欢乐的新年气氛中时,生活却突然给了他们重重一击。当天,陈俊梅在回娘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头部受到重创,颅内大量出血,虽然经过手术抢救保住了性命,但陈俊梅却失去了意识,变成了只能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像陈俊梅这种情况,手术后大多是终生瘫痪,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可以恢复行走能力。”虽然陈俊梅情况不乐观,但医生的话,还是让邵学英看到了希望。

  一个多月后,陈俊梅出院。回到家里,为了照顾好儿媳,邵学英索性将自己的床搬到陈俊梅的卧室,希望儿媳能成为医生口中的“少部分”。

  由于没有目击者,肇事者至今没有找到,所有的医疗费用,都需要自费。“当时家里还有几万块钱,本来准备买车的,全部给儿媳医病了。后来不够,又借了2万多。”邵学英说,陈俊梅每做一次康复需要上千元的费用,老伴和儿子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了。邵学英则负责照顾瘫痪的儿媳和3岁多的孙子。

  “有人劝过我们,喊我儿子离婚,把她送回娘家去,但是我们不忍心。我说,就当家里又来了个小朋友吧。”邵学英说。

  婆婆牵着儿媳在院子里散步。

  /艰难/

  照顾两个“小朋友” 婆婆还要洗衣喂猪种地

  每天6点起床,给孙儿做好早饭,邵学英又给儿媳单独做蛋花汤和豆浆。最初的时间里,儿媳只能吃流食,邵学英通过管子,一点一点地喂。

  “就像带小朋友一样,一点点喂她。”邵学英说,喂完两个“小朋友”,自己又要洗衣服、喂猪、种地。一天的时间,感觉很快就过去了。

  由于儿媳长期卧床,医生建议邵学英一家人要经常帮她翻身、做按摩,防止身体出现畸形、神经坏死等状况。把家务做完,来不及休息,邵学英又要给儿媳按摩。“主要是按她的手,方法都是医生教的,医生说坚持按,她的手指会有感觉的。”

  但按了整整一年,儿媳却依然一动不动。“那时候也很灰心,费力照顾她动都不动一下,感觉看不到希望。”邵学英说。

  日复一日,邵学英还是坚持下来,她相信儿媳肯定能醒过来。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一天,邵学英在按摩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儿媳的手指好像动了一下。邵学英又反复给儿媳按摩,终于,让她激动的事情发生了:手指动了!

  紧接着,惊喜不断,从有了肢体反应,直至能眨眼、能点头,陈俊梅慢慢有了意识。2003年,陈俊梅已经能够站立起来。虽然只能杵着拐杖一颠一簸地走路,但对于邵学英来说却是莫大的惊喜:“只要她能站起来,这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惊喜/

  儿媳开口喊“妈妈” 婆婆当时激动得都哭了

  就像半个世纪前,养育亲生子女一样,邵学英开始教儿媳穿衣服、刷牙、洗脸。“我带大了四个儿女,但都没得她费劲!”邵学英说,最受不了的,就是儿媳总在床上大小便,自己费尽力气给她洗干净不久,陈俊梅又把全身弄脏了,“她最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坝子里面的杆杆都要晾满!”

  身高1米5的邵学英,体重只有102斤。在她的精心照顾下,1米62的儿媳,从出事前的110斤,长到了现在的140斤。“要翻身、要抱她下床,简直折磨人啊。喂个140斤的娃儿,你说好恼火。”邵婆婆说。

  但是邵学英从不发脾气,“有时候也觉得冒火,但是看到她眨眼睛、笑一下,你又觉得她造孽。”

  日子一天天过去,2013年,外出玩耍的陈俊梅回家,看到在家煮饭的婆婆,她开心地笑了,还突然艰难地喊出两个字:“妈妈!”

  “当时我激动得都哭了……”邵学英说,自己好像看到了出事前那个乐观开朗、喜欢摆龙门阵、喜欢唱歌的儿媳。

  “有人说婆婆和媳妇不好处,但是我们两个就处得好。我三个女儿,20岁左右就出嫁了。她(陈俊梅)和我在一起有24年了,跟我亲生女儿一样。”18年间,为了照顾这个最大的“小朋友”,邵学英不敢出远门,大女儿嫁到安徽,几次邀请,她都不去。小女儿在眉山城区,她也只去过两次,当天就返回。“心欠欠的,害怕她在屋头摔倒绊倒。”婆婆说。

  /感动/

  婆婆胜过亲生父母 当地将申报“眉山好人”

  得知邵学英一家的困难后,当地相关部门和热心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有时候他们过来帮我给儿媳翻身擦洗,有时候帮我洗衣服、打扫卫生。”邵学英说,除了相关补助外,社区还帮儿媳申请到了凤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在那里,陈俊梅免费接受专业的陪护和康复训练。

  在日间照料中心,陈俊梅学会了讲普通话。每次要出门,她像一个上学的小朋友一样,说“爸爸妈妈再见!”每次回到家,又像一个放学的小朋友一样,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有人问陈俊梅,想对妈妈说什么。陈俊梅笑了,马上开口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5年前学会了这首歌,基本上每天都要唱。”邵学英说。

  “我们都很感动,婆婆对儿媳能够这么好,好多亲生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游滩社区妇女主任杨玉容说,当地依据有关政策,为陈俊梅及家人办理了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失地农民最低生活补贴等,也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一个大爱之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青神县有关部门获悉,当地已向上级提交材料,拟为邵学英申报“眉山好人”。

  王丽  记者 李庆 摄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