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农业大棚内改建私家庄园 专家:系违法行为

2018-06-03 22:42: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500平米私家庄园,在北京只需十几万一套,不仅能住人,还能种菜、烧烤、垂钓,打造都市人的田园梦想。这样诱人的广告短信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但这样实惠的房子真的有吗?所谓私家庄园又是怎样的?

  央视记者上网搜索“北京农家院”,发现此类信息比比皆是,记者随机联系了其中一条房源信息卖家。按照销售人员给的房源定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一处名叫“六合成观光园”的地方,很快,看到一个自称是园区开发商的人。

 记者:都是大棚?

  园区工作人员:对,现在这边都是这种大棚形式的农家院,咱们这个规模算是最大的。

  这位开发商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园区占地300多亩,这类大棚形式的农家院目前共有200多套,在一套还未出售的所谓“毛坯房”前,开发商停了下来。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交付一个毛坯房,大棚一百多平米,院一百六七十平米,一个小配房大概十七八平米。

  一套“毛坯房”20年的租赁价格为17万元,签订合同后,租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装修,如果嫌配房小,还可以在大棚里做文章。

  园区工作人员说,对此,国家没有硬性标准,棚里搭一个简易客厅或隔出一间卧室,都可以。

  开发商向记者介绍,园区内的大棚房水电煤齐全,并且有网络和电视信号覆盖。为了展示大棚改造的效果,开发商还专门带记者来到公司负责人自己装修的一套大棚房前。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在院中央做个柴锅,朋友来了炖条鱼。主要看后期如何打造自己的田园梦想。

  记者调查发现,在天津和河北,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在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记者被当地销售人员带到一个叫做“玫瑰农庄”的园区。

  园区销售人员:每套占地650平米,48.8万元,房子100平米。那边有一个,我听说他们装修花了七八十万。

  记者:七八十万能装成什么样?

  园区销售人员:屋里游泳池等都有。

  记者:还装游泳池?在哪挖?

  园区销售人员:棚里挖。

  记者看到,所谓的100平米房子,其实就是将原来的大棚改建。而在距离“玫瑰农庄”不远处的“百合谷”,原本的种菜大棚已经被改建成一套套功能齐全的住宅,有的十分豪华。

  在天津武清,当地销售人员在一处要到2018年10月才能“交房”的园区里,对记者规划着“毛坯房”未来的装修方案。“这是家门,进门之后,弄个停车位,这边再种树,建个假山凉亭都行。”

  花上10余万元就能在繁华城市边缘拥有一处“世外桃源”,听起来的确让人心动,但在看房过程中,各地的销售人员都一直在强调同一件事,不管如何装修,大棚外观不能改,棚顶外的材质也必须是薄膜或者阳光板一类的材料,这又是为何?

  园区销售人员解释,这里的土地性质是农业用地,只要不改变外观,建房子没问题,保证航拍能看见大棚就可以。航拍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转一圈,国家政策有规定,农业性质的土地不能全盖上楼房。

  按照销售人员的介绍,记者所探访的园区土地使用性质均为设施农业用地。何谓设施农业用地?这样的使用方式是国家允许的吗?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夏英介绍,设施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类型,从性质上来说,属于农用地。

  2014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设施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农业大棚内建设“大棚房”的行为,属于破坏耕地或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李显东表示,“大棚房”违反了我国所执行的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把农田变成带有农家乐生活的别墅。非经法定的程序批准,不能把农业用地变为其他产业、娱乐用地,修建“大棚房”是违反农业方面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园区里,记者看到开发商和租户签订的“农业观光园承包合同”,上面写着“合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订立”。

  毋庸置疑,建造“大棚房”属于违法行为,但久居都市的城市人在恬静悠闲的田园生活和低廉价格的诱惑下,认定了“大棚房”这份“靠不住的实惠”,他们大多认为,既然和开发商签订了租赁合同,就万无一失。然而,这样一份合同真能保障租户的权益吗?

  李显东指出,表面上,这份合同,从权利和义务的内容,都不违反法律规定。但是问题在于合同背后伪装了一个违法行为。

  这份合同还承诺了合同期内如遇拆迁或国家征地,承租人自由投资部分将获得国家拆迁补偿,却对因违法建房导致房子被拆除的后果避而不谈。

  李显东表示,这叫“阴阳合同”,“阳合同”中一般不会出现直接违反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条文,而“阴合同”,即双方当事人在心里面默认的合同,开放商给了承租人一个大棚,实际上给了一个农地小别墅。事实上违反了我国关于土地用途管制和农业承包管理的禁止性、强制性规定。所以这份合同得不到法律保护。将来一旦被查处,承租人的投资全打水漂。

  专家表示,这类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承租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法律保障。对于此类“大棚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应退还被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筑物应拆除,恢复土地原状;违法破坏耕地情形严重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都已经对违规“大棚房”进行多次整顿和拆除。然而,这些被明令禁止的违规“大棚房”却并没有因此绝迹,屡禁不止的背后,主要在于强烈的利益驱动。

  与普通违规建房不同,“大棚房”是以建造正规农业大棚为掩护建设的违规项目。因此除了租金外,很多大棚还以设施农业的名义申请政府部门的政策补贴。

  天津园区销售人员:咱们是政府审批合格的,有补贴。

  记者:什么补贴,农业补贴?

  天津园区销售人员:对,建一个棚就有补贴,之所以不能改变棚的外观,是因为要航拍,每年国家有农业扶持,鼓励种菜。

  这笔补贴究竟补到谁的身上?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钟钰表示,政策、文件一直鼓励补贴,主要给实际种粮者,或者实际生产者。承包人要拿到补贴,可能会把土地流转的价格略降一些。如果承包人拿不到补贴,就把价格略升一点。实际上,承包人都从市场上,把补贴和土地流转的费用,综合考虑在一起。

  由此可见,无论补贴最终补到谁的身上,对于开发商而言,都是一笔不会赔本的买卖。补贴加上租金,两头获利,促使不断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钟钰表示,骗到国家补贴,首先国家财政有损失,其次补贴本来用于生产农产品,却被拿来作为其他用途使用,短期局部范围内或许看不出对供需平衡的影响,长时间由点及线可能导致供需不稳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