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把个人融入时代 将信仰融入生命

2018-06-30 22:34: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一条条学习郑德荣的横幅随风摇曳、十分醒目。最近一段时间,“学习郑德荣精神”,是这所“红色学校”的“一件大事”。事实上,通过连日来央媒的集中报道,“郑德荣”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东北师大教授的范畴,成为新时代共产党员“信仰坚定”的新鲜注脚。

  现实中,可能有人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仰太玄……但“理想”“信仰”这些崇高的语汇,在郑德荣身上,却能自然而然地品读出来。以德为荣,郑德荣人如其名。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信仰之真纯、对党之忠诚、治学之严谨、育人之用心、律己之严格、襟怀之坦荡,理解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越采访,越深入,越能感受到信仰的伟力。

  人们爱称呼郑德荣为“红色理论家”。其实,这不单单指郑德荣研究的对象是“红色理论”,也因其一生笃信马克思主义——他92年的人生底色就是“红色”。更重要的是,郑德荣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历史、开展教学——他的研究品格也是“红色”的。几十年来,他能有长长的、令人惊叹的学术成果清单,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信仰者的研究”。

  “崇高的志向,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动力。”17年前,郑德荣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学海无涯治学有术》一文,曾这样总结治学规律。他自己,一直身体力行。

  采访中,很多人不约而同地用一个字来形容郑德荣的学问——“正”。

  “思考问题,他总是顺着想、不会呛着想,他习惯站在党的角度看问题。”有人说,他的文章,从来不是“就史论史”“故纸堆里做文章”,而是经世济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奔着问题而去,写文章、作宣讲,直截了当发声,不同谁作比较、搞论战,“在他看来,从正面把问题说清楚了,就算是为党立功了。”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先生为人为学显得有些“异于常人”?

  也有人叹服,为什么先生在研究方向上“一辈子没走错过路”?

  其实,这里面是有内在逻辑的。

  郑德荣一生“信马”、一心向党,这是一个世纪老人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当过“亡国奴”,受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也感受过“解放区明朗的天”,一个有志青年自然会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而他的工作,恰好又是研究中共党史,这使得感性的认识能够逐渐上升到理性的判断——从好感到信服。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一步步地深入骨髓。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德荣坚持知行合一,“信马”就要“传马”“护马”。当现实需要理论阐述时,他从来都是“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甘做党的理论战线“一块砖”;当遇到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时,他敢于正面发声、用真理捍卫真理;教书育人过程中,他崇尚“士以弘道”,要求学生“理想一定要和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甚至,他连锻炼身体、规律生活,出发点也是“为党再多工作几年”……

  古人云,“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郑德荣的“真宰”。“理想、勤奋、毅力、进取”——郑德荣的八字座右铭中,理想是打头的。“本立而道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成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

  郑德荣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他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有着浓厚的“红色基因”。1946年建校的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红色传承,星火东渐。在东北师大,有一大批郑德荣式信仰坚定、矢志奋斗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是在这片具有“红色基因”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杰出专家,始终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着重要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邓小平同志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还有很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攻克,还有一系列改革发展难题等待我们破解。只有像郑德荣那样,把个人融入时代、将信仰融入生命,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这一棒,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