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南新乡:全域清洁,乡村变绿变美了

2018-07-04 17:44:27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利用废弃垃圾,将昔日臭羊圈变为儿童文化乐园。 刘军旗摄/光明图片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环保银行的积分兑换细则。刘军旗摄/光明图片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村民展示环保银行积分卡。刘军旗摄/光明图片

  【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

  盛夏的河南新乡,满城石榴花开,火红如霞。行走在乡村山野,处处绿意盎然,大美景象令人沉醉。

  从政府下力气投入,到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机构,再到激发基层干群主动性、创造性,新乡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标准,推进农村全域清洁,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标,努力破解“清走—堆满—再挖填埋场”的垃圾处理怪圈,向建设美丽乡村迈出重要一步。

  定杠杠:“五有”标准来评价

  “以前一遇到大检查,有的乡干部拎着扫帚上街搞突击,效果并不好。在卫生评比中我们县一直是倒数,乡村卫生简直没法看。”谈及过去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乡市原阳县委农办主任胡宗安直摇头。

  该县有13个乡镇(办事处)、458个行政村,人口达55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光靠乡镇、村干部,干不好,也干不了。为了化解尴尬,县长办公会一锤定音:由县财政出钱,具体工作交给专业化团队。2017年12月1日,原阳县农村人居环境全域市场化保洁项目正式启动,县财政每年拿出3300余万元,由河南美丽家园公司全面托管所有农村。

  该公司派出管理团队,就地招聘1613名农村保洁员,贫困群众优先聘用,做到队伍稳定、专业化;购买车辆、标准垃圾桶,建立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对车辆实行GPS定位,做到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每个乡镇成立一个项目部,配两名经理,每一万人配一名管理员,每村设一名组长,按村庄人口的3‰配保洁员。

  打响清洁“第一枪”,至今令人难忘。仅道路河渠两侧、村庄内外的建筑垃圾堆、柴草堆、粪堆、陈旧生活垃圾堆,就清理出9万立方米的垃圾。“通过半年多的治理,基本上做到了‘一眼净’,环境变美了,群众精气神也上去了。”经常到农村暗访的该县县长王保明告诉记者。

  新乡市城管局环卫科副科长王天才说,市政府将各县(市)、区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和效能监督实施考核与奖惩,成立14个督查组,实行季排名、半年讲评、年度综合考核制度。

  目前,各地均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运营,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整治“五有”: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形成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勇创新:“环保银行”强动力

  孙得庆兑换香皂一块,孙得伟兑换毛巾一条,邓雨亮兑换塑料盒一个……走进原阳县路寨乡后大柳村,墙壁上的“环保银行”公示栏格外醒目。

  政府管,企业干,更需要群众参与。“在全域保洁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建立了‘环保银行’,以路寨乡为试点,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准备在全县推广。”胡宗安告诉记者。

  先找载体:各村寻找交通便利、物品齐全的超市,挂牌成立“环保银行”。再出台评比细则:做到门前净、庭院净、室内净、厨房净、厕所净、室内外物品摆放符合规范,最高可得15分。得1分,可到环保银行兑换0.1至0.2元,也可以一直在“环保存折”中累计,兑换等值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是贫困户家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卫生家庭”,还可以“贷款”,用信用度透支50分以内的现金或日常生活用品。

  各村自行选聘街道长,由热心公益、爱卫生的老人或妇女担任,老党员优先聘用,村干部不得担任。每月月初,街道长带领群众,检查评比各家各户的卫生。

  有人干,有人管,还得有钱。每季度依据“环保银行”兑换台账,由各乡镇直接拨付专项经费,不占用村级经费。每月每村也就五六百元,并未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但效果显著。如今,全县开始推广路寨乡“环保银行”的做法。

  “现在,我们自觉收拾垃圾,政府掏钱清垃圾,‘环保银行’让大家伙儿养成卫生好习惯,咱农村越来越美了!”村民张晓琴笑着说。

  小小“环保银行”激发了群众爱绿护绿的热情,美化了乡村。目前,新乡大力推广这一经验做法,全市已建成33个环保银行。

  多举措:就地减量再利用

  通过全域清洁,眼前的乡村变绿、变美了。但这背后的垃圾该如何处理,也是一道难题。走出传统的垃圾处理怪圈,新乡进行了一番实践。

  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垃圾发电厂。在市级层面,采取BOT模式,引进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再利用。该项目利用炉排炉技术,不产生二次污染,总投资8亿元,建成后日处理垃圾1500吨。在地方,长垣县成为全省首批建设静脉产业园试点,一期、二期工程一起开工;原阳县也在积极谋划建设静脉产业园。

  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对垃圾分类再利用。旧房拆迁下的檩条改造成秋千,废弃的自行车、轮胎、瓦罐摆出造型,竹子、树木搭建成凉亭……在原阳县路寨乡郑庄,一处400平方米的文化游乐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很难想象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的臭羊圈。目前,该乡已有8个村庄利用废旧垃圾,建成了文化游乐园,全县开始推广这一模式。

  牵手行业协会,让垃圾变废为宝。新乡县朗公庙镇党委带领部分村干部赴广州学习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毛庄村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酵素分会的支持下,成为“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共建工程(试点)”。村里还成立了6个人的垃圾回收团队,半年来已售出可回收垃圾7吨多。至于那些不能直接“换钱”的菜叶、果皮,在毛庄也变成宝贝了。

  “尿酵素可做叶面肥,酵素渣可以做底肥,辣椒、洋葱、苦瓜可做酵素农药,这些都是庄稼人的宝贝。”毛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岭说。10斤水、1斤糖、3斤果蔬垃圾,按照这样的配比,毛庄村已制成60吨酵素,消耗果蔬垃圾12.8吨,本村的果蔬垃圾“不够用”,回收团队还跑到邻村和城里的果蔬市场捡垃圾。

  此外,该村还整理出20亩酵素实验基地,完全不上农药和化肥,生产出来的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售价是普通农产品的3倍以上,一旦技术成熟,将会在全村和周边农村全面推广。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刘军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