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严管村级财务, “明算账”莫变“明面账”!

2018-07-14 14:23: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村监委会的职责是,对村务、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受理和收集村民有关意见建议。

  随着“村财乡管”,村监委会成立,村级财务监管机制日益健全。与此同时,一些村难以入账的项目开始通过各种手法“穿衣戴帽”、弄虚作假,须引起警惕。

  不合规费用“改名换姓”

  今年3月至6月,河南同步进行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在南阳市蒲山镇蒲山新街社区,“两委”换届异常艰难。在此期间,多年前的财务问题沉渣泛起,村里淤积多年的矛盾再次“井喷”,一时间上访不断。“一摊烂账”,让其从一个富裕先进村变成软弱涣散村。

  采访中,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份2006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4年的蒲山新街社区财务收支情况明细表。明细表显示,在2010年“村财乡管”前,该社区多年收不抵支,支出名目繁多。比如,2007年招待费项高达6.6万元;支出村组干部工资4.09万元,是2006年同项支出的2倍多。

  半月谈记者发现,“村财乡管”前,各种不当开销是“明算账”,并不避讳放到账本里让人看到;“村财乡管”后,却变为“明面账”,各种不当开销戴上各种“帽子”,伪装起来。

  蒲山镇财政所“三资”中心提供的会计资料显示,2011年至2013年,蒲山新街社区每年以“误工补贴”“奖金”“管理费”等名义,在正规“村组干部工资”之外,给社区党支部书记、会计、监委会主任等干部发钱,共计10万元左右。

  无独有偶。近年河南省临颍县审计局在审计该县一个村的财务收支时,发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会计、村监委会主任等人串通虚列支出,以“防火机械费”“清洁家园人工费”名义,变通报销以前可以堂而皇之入账的招待费。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村级财务管理趋严,大部分村干部对村级财务中哪些可以开支、哪些不能开支有了明确认识,有些村干部就开始搞变通、做假账,给不合规费用“改名换姓”,使其“变身”合规项目支出,逃避监管。

  虚列支出、重复列支、虚报冒领,不合规支出由明转暗,“变身”明面上的合规账目……村级财务造假的手法五花八门。

  为何监督失灵?

  目前,我国基本构建了较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监督体系,外部有乡镇财政所管“收支”,农经站管“审计”,另有村监委会负责内部监督。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农村的财务存在内部监管失灵,外部监管乏力的问题。

  以蒲山新街社区为例,蒲山镇多年前已撤销农经站,收归南阳市卧龙区农业局。基层干部反映,农经站有村级财务审计监督职能,乡镇农经站撤销后,缺少专职的审计人员,尽管实行了“村财乡管”,但村级财务审计监督难以定期大范围开展实施,使得村级财务造假有机可乘。

  至于村监委会,虽然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不少村,监督效果一般。有村监委会主任坦言,监督是得罪人的差事,在农村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长久监督需要有上级部门的撑腰打气。

  基层干部建议,应由审计、财政、农业部门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对集体经济较强的村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结论由农业部门统一按村建档、信息共享。此外,还建议村级财务审计与村“两委”任期同步完成,让上届村干部清白离任,下届村干部放心接手。

  在加强惩戒方面,基层干部表示在惩处村干部腐败问题时,有重党纪处分、轻经济处罚的现象。一些腐败村干部尽管丢了面子,却仍得了好处,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微腐败”的惩戒力度。(孙清清 牛少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