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图书消费广东第一,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2018-07-16 22:25: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据统计,2017年,广东无论是电子书阅读时长,还是图书消费都雄踞排行全国榜首

  阅读何以第一:走马广东三座城市

  佛山市图书馆:正在少儿区读书的儿童

  东莞市图书馆:在漫画图书馆席地而坐的小读者

  7月伊始,随“书香中国万里行”踏足广东,意欲使心中久存的疑惑释然:图书消费广东第一,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早些时候,据图书销售巨头报告,2017年,广东无论是电子书阅读时长,还是图书消费都雄踞排行榜首……这超出了寻常的思维逻辑。

  众所周知,广东的发达地区,非户籍人口,也就是数量庞大的打工群体,数倍于本地居民,而粤西粤北等地区,与内地“不发达”区域相伴为伍。要按一般常识,人们习惯的历时性经验是:读书总是关联“高端”族群,即所谓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集合体。

  然而,广东呈现出来的现象显然不支持这种老套的推理。那么,广东,何以会力压北京、上海等高素质人口群聚的繁华都市,辉耀于书香(阅读)之巅呢?

  佛山:公共场馆的服务

  “没有服务,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佛山市图书馆馆长屈义华开宗明义。

  除了多样态推广和宣传,佛山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镇街分馆为支点,各图书驿站为补充的服务实践可点可圈。如顺德对热值图书(借阅率高)的整合,让资源轮转,不同区域、诉求的阅读情趣都可以获得方便快捷的服务。

  联手各单位、社团、公益组织的阅读联盟也是立足于图书馆网格。此外,他们还将触角延伸到了家庭,“邻里图书馆”就是杰作:甄选有藏书、热心“邻里读书会”的家庭,只要定期开放,公立图书馆网络都会无偿提供定期流转的图书资源。

  “爱读书的人积极性高”,屈义华说。很多家庭在小区张贴印发通知,召集阅读和分享活动,“影响非常好。”

  再有既是宣传车又是流动借书亭的移动(汽车)图书馆,以及24小时自助借阅网点和无人值守实体馆星罗棋布,“家门口的图书馆”、“身边的图书馆”,在佛山尽人皆知。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图书馆的?”在禅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记者问正在借书的女士。“都知道啊。”姓蔡的年轻妈妈说。她每周二都来借书,主要是绘本。“以前每年要花2000多元,现在都不怎么买童书了,这里有看不完的书,真的很好。” 她说。更欣慰的是,现在还未上学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读书”,每天睡前都要她读书讲故事。

  “服务体系的建设,社会力量的介入是最重要的。”这是屈馆长的经验之谈。正是各阶层、团体的广泛介入,佛山的“公共场馆联盟”已成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8年时间,我们的读者办证率从2%增加到了18%。”馆长骄傲地说。

  截至2017年,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中各类型智能图书馆已达到176家,正逐步形成“城乡十分钟文化圈”。

  东莞:特色助力的阅读

  东莞,一个普通工作日。紧邻市图书馆的“24小时图书馆”主馆“人满为患”,两位青春少女拿着书正欲离开自助借阅机。常来吗?怎么想着到这里来了?记者问。

  “她家住这边,我过来玩,好像没想什么吧?走着走着就来了。”刚考上大学的胡姓少女对着我和她的同伴说。常来的她们正等着大学开学,“想看点自己喜欢的书”。

  “休息日人会更多。”东莞图书馆副馆长蔡冰告诉记者。

  早在2005年东莞就推出了24小时借阅服务,今天的无人值守24小时图书馆已经扩展为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32个镇街分馆遍布全市的骨干网架。作为图书借阅、流转的主力管道,“仅主馆2017年就接待了120多万人次,借出图书90多万册。”蔡馆长介绍。还有跨越区域的身份证借阅,主馆和分馆的通借通还。

  通借通还、身份证策略在佛山也是常态,东莞的特色是24小时不打烊。“午夜时分我们会对馆内人员做身份登记,每个馆都配有不留死角的全程监控。你可以在里面睡觉。”要让人们爱上图书馆。蔡馆长说。

  人们也确实爱上了图书馆。在塘厦镇分馆,高中二年级学生何美乐、欧蕾就很喜欢图书馆的敞亮和宽大的书桌,还有夏天的空调。“周末都来,放假更是经常结伴过来。只有30分钟的路程。”欧蕾坦言。在二三线城市,30分钟路程有些“遥远”,但她俩并不当事儿,做作业、读书都很惬意,累了还可以听音乐。这说的是分馆的细分空间:有黑胶唱片和高品质音响的音乐图书馆——在那里,听着音乐的记者几乎不想离开。

  图书馆细分是东莞的又一特色建构,如以艺术和文化创意为服务主体的艺术图书馆,而在市图书馆,也有成人、少年儿童细分的漫画图书馆等。

  “关键不是什么样的形态,而是要使图书馆深入人心。”李东来馆长说。这和佛山显然是共识,应该也是广东的共识。这一层面的努力还有数字文化进家庭——在家里的电视上看书,还有扫码读书:二维码招贴画遍布各图书馆(分馆)和报栏,以及偏远的村社,扫码即可阅读骨干网架每个季度推出的9本书——记者存储了《艺术的故事》二维码,正在北京无距离地阅读。

  广州:阅读相伴的成长

  从以市图书馆为中心的阅读生态转身,记者在广州看到了另外一种书香文化。

  面积300平方米,多种模态组合的格致书屋“藏身”于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校园内,这座集图书、期刊,以及文体、文创精品和休闲阅读水吧为一体的书屋,是书生们的乐园,既可购书、阅读,又可小憩。

  这样的校园书屋是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牵手校园共同打造的。“由学校提供场地,设计规划、投资建设以及配置阅读资源,则由我们负责。”集团小连锁项目部总经理刘振毅向记者介绍。

  不限于广州,截至今年5月,以校园书屋、书亭及班级图书角等多种方式,集团已为全省各地中小学校建设校园书屋100多个,覆盖15个地区的50多个市县,服务师生100多万人。线下书店之外,广东新华集团运营的阅读平台“悦叮网”在全省1500万中小学生中也日渐热络。

  有别于地方政府的宏观谋划,作为老牌的图书经销巨人,新华发行集团在“微观”领域已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支主力军。

  “学生在校园书店购买的书看完之后可以归还给学校图书馆,由书店与学校结账”,这种互动给旧式由上而下的单向渠道带来了变革,促进了图书生态的良性生长。

  立足校园书店,各种助益阅读的活动可以广泛铺开,比如集团开展的“最喜欢的图书”投票,投票人数就超过230万人。

  下课了,学生们很快就充斥在书店的各个角落,有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有摊开作业本的,还有喝饮料的——嬉闹中并无高声喧哗,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悦的笑。

  孙佳君依旧在原座上安静地阅读,今天看着他读书的格致书店,在将来的日子里会和他一起成长,并且,在他离开学校的未来远行中,校园书店必定会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里……(记者 欧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