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幼儿园就该是幼儿园的样子!

2018-08-03 05:07: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针对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的问题,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其实,对于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此前教育部已多次发文。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2012年,教育部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需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发文严禁幼儿园“小学化”,但幼儿园的“抢跑”现象仍然没有禁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家长又是如何考虑的?央视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孩子参加幼升初面试 学校竟问会不会拼音和加减法

  四川成都黎先生的女儿宸宸,今年九月份开学就要就读小学一年级。前几天,黎先生带着孩子去学校报名参加入学面试。没想到由于之前黎先生一直崇尚孩子自然成长教育,没报过学科学习培训,现在的他和孩子都陷入了担忧和焦虑。

来源:央视新闻(下同)

  来源:央视新闻(下同)

  家长 黎先生:

  面试时,小学老师问我女儿会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会不会基本的拼音。老师说如果孩子在上小学时还不会,有可能会比较麻烦 ,因为这些知识他们有可能在短时间一带而过。听到这些话我很着急,现在不得不选择在培训机构里,让孩子提前开始接受小学一年级课程的学习。

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巢”?原因竟是升学压力

  为了避免遭遇黎先生今天这么被动的局面,不少家长选择在孩子中班后,就离开幼儿园去社会培训机构提前学习小学科目的知识,以适应小学入门考试以及作息时间。

  据北京一位在幼儿园工作多年的教师,对周边3所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的调查显示,每年从中班升入大班以后,孩子数量都会有所减少,特别是在大班第二学期流失更为严重。

  3所幼儿园中班时的幼儿数分别为142、139、130,升入大班后的幼儿数分别为98、45、108,分别流失了44人、94人、22人,流失率分别为30.99%、67.63%、16.92%。

  这些大班“辍学”的孩子大多去了以幼小衔接名义举办的学前班,提前开始小学学习。

家长的焦虑

  家长1:不学不行呀,入学考试答不上,学校还要你?

  家长2:学校录取孩子的时候,都在看你会什么,才决定要不要。

  家长3:学校老师不可能只给你家孩子讲你不会的地方,现在都是大班,一个班40多个学生呢。

  家长4:现在有很多一年级老师教书,一些拼音、简单的数学题都一笔带过,所以培训班该上还得上,该学还得学。

  小学入学考试、老师教学进程过快,这些都是使学龄前家长产生焦虑,让中班的孩子提早离开幼儿园开始小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原因。

应对家长焦虑 幼儿园增设“小学课”

  为了减少大班孩子流失,一些幼儿园也不得不违规开始加入小学化课程学习。

  2017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西部442所幼儿园做的调研显示,大约2/3的幼儿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倾向”。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拼音、英语、识字写字课程;还有部分更是开设了电脑、珠心算等课程。

专家把脉 抢跑有害而无益

  家长一方面担心学校的教学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过早进入应试教育的竞争轨道,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那么,提前抢跑,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呢?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5—6岁幼儿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但是,目前大部分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早已经超过了这些。

  专家指出,这种超纲集中培训不注重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征,容易造成孩子学习压力精神负担过重。从短期来看,这种做法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专家也提醒家长,知识可以速成,但成长却没有办法压缩。抢跑,不仅对孩子的学业没有长远的帮助,反而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也会有影响。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如果强行让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早灌输超纲的学习内容,对其身心发展有害而无益。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因为他已经学过了,就不会安安静静的去学习、听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最后获得好成绩,获得好发展的基础素养。这种提前学,一旦遇到零起点教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致命的。

  专家建议,此次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必须建立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全方位监管体系,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以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开始划红线,贯彻在课堂教学上,最后落实就是老师能做到位。否则,治理永远少一分,所有的治理措施也都会失效。

新闻多看点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小衔接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其他国家是怎么样做的呢?

  美国:幼儿园设在小学里

  美国十分注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大多幼儿园附设在小学里,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其入小学做好准备。同时为了更好的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和小学的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有的幼儿园教师可以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有的教师也在幼儿园担任工作。

  欧洲:学前与小学设置在同一个环境

  瑞士和英国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需要,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教育阶段来考虑,从环境布置、课程设计、教师培训都以整体的、连续的学习环境为中心。

  日本: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待幼小衔接

  日本则是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即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待幼小衔接,不再狭义的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让幼儿园成为儿童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分享到: